地名:大沙鎮 | 隸屬:四會市 |
區劃代碼:441284105 | 代碼前6位:44128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H |
長途區號:0758 | 郵政編碼:526000 |
轄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15萬人 |
人口密度:約64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3個社區、1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大沙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此地為江河沖積的大片沙灘而得名。1987年為大沙居民委員會,2001年為大沙社區居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詳細] |
馬房漁業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馬房漁業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譽城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2013年4月,經《四會市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設立譽城居委會的批復》(四府批[2013]56號文件),起名譽城社區居民居委員會。因社區位于金凱盛譽城商住小…[詳細] |
仁馬村 | ~201 | 村莊 | 仁馬村委會位于舊321國道和綏江支流邊,西與鼎湖區蓮花鎮接壤,交通便利,地理環境優越,全村總面積6平方公里,轄1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30人。村中設…[詳細] |
陳沖村 | ~202 | 村莊 | 陳沖村位于國道321公路大沙段旁邊,三茂鐵路由東向西貫通全村,交通十分便利,東往廣州約50公里,西與鼎湖區蓮花鎮接壤,地理環境優越,是一塊得天獨厚發展…[詳細] |
富溪村 | ~203 | 村莊 | 富溪村委會位于321國道和三茂鐵路大沙路段邊,交通非常便利,地理環境優越,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富溪人杰地靈,是“肇慶市生態文明村”,市的重點工業園“富…[詳細] |
大沙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大沙村位于321國道和三茂鐵路大沙路段旁邊,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條件優越,面積6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60人。…[詳細] |
村美村 | ~205 | 村莊 | 村美村位于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大沙鎮的西南部,全村總面積5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35人。村民以種養為主,近年依托富溪工業園,經濟發展較快。…[詳細] |
安平村 | ~206 | 村莊 | 安平村位于321國道、三茂鐵路大沙路段邊,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條件優越,全村面積3.6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59人。村中的寶圣古寺,遠近…[詳細] |
崗美村 | ~207 | 村莊 | 大沙鎮崗美村委會位于西江、北江和綏江的交匯處,四連線省道貫穿全村,水陸交通方便,是大沙鎮發展比較快的村之一。
全村總面積4平方公里,村委會轄下16個…[詳細] |
大布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大布村地處321國道與S263線交接地帶,東連四會市南江工業園,西至大沙圩鎮,北連肇慶市大旺高新區,三茂鐵路穿越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條件得天獨厚,…[詳細] |
馬房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馬房村位于北江馬房河段旁邊,全村面積2平方公里,下轄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50人。馬房是出名的河鮮飲食基地,有著名的阿慶嫂海鮮坊。…[詳細] |
南江村 | ~210 | 鎮中心區 | 南江村委座落于四會市的南端,位于北江、綏江和西江三江交匯處,南江業園內。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與三水接壤,距廣州、佛山只有30公里,西至肇慶40公里,陸…[詳細] |
江民村 | ~211 | 村莊 | 江民村位于大沙鎮東南端,與佛山三水區青岐接壤,總面積3平方公里,轄3個村民小組,人口864人。是四會石膏礦所在地。…[詳細] |
隆伏村 | ~212 | 村莊 | 隆伏村位于綏江河畔,四連263線省道邊,水陸交通便利,地理條件優越。全村面積4.5平方公里,下轄1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80人。村民以種養為主,經濟…[詳細] |
隆馬村 | ~213 | 村莊 | 隆馬村位于綏江河畔,S263線旁邊,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地理條件優越。全村面積5.8平方公里,下轄2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58人。村民以種養為主,經濟…[詳細] |
地名由來:
大沙鎮因此地為江河沖積的大片沙灘而得名。
基本介紹:
廣東省四會市大沙鎮位于西江、北江和綏江的交匯處,321國道、四連線省道和三茂跌路貫穿全鎮,水陸交通方便,是廣東省衛生先進鎮,肇慶、四會市的東南大門。全鎮土地面積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421畝,其中水田13915畝,旱地3506畝。下轄13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121條自然村。去年末,全鎮常駐人口29642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25.2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工業總產值17億元、農業總產值2.5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5.7億元,分別增長27.7% 、8 %和20.7%;財政收入3244萬元,增長24.8%。農民人均純收入5268元,增長4.1%。
民營經濟健康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大沙鎮位列第804名。
2024年4月,大沙鎮入選廣東省第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鎮創建名單。
2023年11月,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公布,大沙鎮入選。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大沙鎮位列第816位。
2021年10月,大沙鎮上榜2021年全國千強鎮名單,排名第890位。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大沙鎮人口數量為5.15萬人,位列四會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4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大沙鎮位列第887名。
2014年7月,大沙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寶勝古寺位于大沙鎮安平安一村。寶勝古寺(前身化師臺)始建于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舊寺于元貞元年(1295)落成,至今也有700多年歷史,現寺重修于清中
黃顯聲烈士墓位于大沙鎮大布崗山上。1950年修建,2003年遷移葬于此。坐南向北。建筑占地面積約8平方米。護嶺呈半圓形,用磚砌,外表鑲貼花崗巖石馬賽克,墓碑高1.1米,寬0.32米,陰刻“中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永寧鄉的寺山都、馬山都和隆伏都,俱屬大沙鎮范圍。
民國三十年(1941年)屬第一區,一直相沿至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前夕。
1949年12月,為第三區。
1952年5月,因廣寧,四會縣合并,改稱十二區區。
1954年7月,復稱第三區。
1957年1月,撤區并4個鄉,撤銷大沙鎮。
1958年1月,合并為大沙、黃崗鄉;同年9月合并成立第三人民公社;同年10月改稱大沙人民公社。
1983年8月,撤社改區。
19
陳廣華(1922年—1945年),大沙鎮沙頭村人。少時在鄉間讀私塾,日夕勤奮。15歲前往順德樂從從師學木工。順德淪陷后,被迫回鄉。民國二十七年冬(1938年),廣州大批文化界人士到四會宣傳抗日,其父受
區劃: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大沙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