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威整鎮 | 隸屬:四會市 |
區劃代碼:441284102 | 代碼前6位:44128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H |
長途區號:0758 | 郵政編碼:526000 |
轄區面積:約63.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7700人 |
人口密度:12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威整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清嘉慶二年(1797)建立圩市,初名隆慶市,又名鵝涌新圩,后因地處威整河畔,改名威整圩。…[詳細] |
南龍村 | ~201 | 村莊 | 南龍村位于省道S260線威整首段,全村總面積7.1平方公里,人口1977人,下瞎12個村小組,村民546戶。
村以山塘、水庫為獨特地貌來發展水產養殖…[詳細] |
西坑村 | ~202 | 村莊 | 西坑村位于省道S260線威整二段,全村總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2066人,下瞎12個村小組,村民549戶。
西坑村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時長,是…[詳細] |
大洲村 | ~203 | 村莊 | 大洲村位于省道S260線威整三段,全村總面積7平方公里,人口1593人,共有502戶,下轄14個村小組。
大洲村以“港澳僑胞之村”而盛名,村容村貌整…[詳細] |
威整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威整村位于省道S260線威整四段,全村總面積8.7平方公里,人口2543人,下瞎10個村小組,村民721戶。
遠近聞名華豐樂器有限公司落戶威整村,屬…[詳細] |
瓦屋村 | ~205 | 村莊 | 瓦屋村位于鎮中心南面1公里,處于鎮漫水河下游段。全村總面積8.2平方公里,人口2157人,下瞎13個村小組,村民639戶。
瓦屋村水資源豐富,建有小…[詳細] |
甜竹坑村 | ~206 | 村莊 | 甜竹坑村位于鎮中心南面,與鎮政府一河之隔。全村總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2282人,下瞎8個村小組,村民643戶。
甜竹坑村以衛生香為特色的香料制造…[詳細] |
黃洞村 | ~207 | 村莊 | 黃洞村位于鎮中心西北面3公里,全村總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1410人,下瞎15個村小組,村民332戶。
處于漫水河上段地域獨特,沿河眺望花崗巖石遍…[詳細] |
紅星村 | ~208 | 村莊 | 紅星村位于鎮中心西北面5公里,地處四會、清遠、廣寧交界處。全村總面積6.6平方公里,人口1010人,下瞎11個村小組,村民243戶。
轄區開發奇石河…[詳細] |
地名由來:
鎮區清嘉慶二年(1797)建立圩市,初名隆慶市,又名鵝涌新圩。后來因為地處威整河畔,改名威整圩。鎮因圩名。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威整鎮人口數量為7700人,位列四會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3位。
基本介紹:
廣東省四會市威整鎮位于東經112°43′20″,北緯23°39′13″。地處北江一級支流漫水河上游,四面環山,屬寒冷山區。東北與清新縣接壤,西北與廣寧縣交界,東南與羅源鎮和地豆鎮相鄰,距四會市40公里。全鎮總面積63.9平方公里,下轄9個村(居)委會,人口1.6萬人。
文化旅游:
廣東省肇慶市奇石河風景區位于中國柑桔之鄉――四會市北部的威整鎮,地處四會、廣寧、清遠三地交界處,距四會市區40公里,離清新礦溫泉18公里,離肇慶市區約80公里,由廣州出發全車程約2小時,可走
瀑布奇石景區位于四會市北部邊緣地處四會、清遠、廣寧交界處,占地面積8平方公里,自四會市區駕車大概需要一個小時左右。十里奇石河從崇山峻嶺中鉆出,在茂密清脆的竹木林下流淌,蜿蜒彎曲的河水清澈透明
威整史館座落威整小學,始建于1877年的四會市威整學校。2011年10月25日,正式更為百年威整學校。全國政協原常委、農業部原部長陳耀邦,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程萍,肇慶市領導梁志強、李天等出席
挺四兒童--舊址位于威整鎮威整學校,建于中華民國。坐西南向東北。三間一進,面闊13.1米,深9.8米,建筑占地面積128平方米。磚木結構,硬山頂、平脊,青磚墻,地面鋪階磚。舊址原為威整鎮金盤
威整七七抗戰建國紀念碑位于威整鎮威整學校,建于中華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占地面積約8平方米。坐西向東。高2.7米,花崗巖石結構。碑身呈等邊三角形尖頂狀,高1.9米,面寬0.33米,三面
歷史沿革:
明隆慶元年(1567年),有黃、羅、許、胡四姓人士在黃洞坑鵝稠下設圩開市貿易,謂鵝涌圩。
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稱為隆慶市。
光緒年間(1871年),設威整鋪。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設威整鄉,屬第二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為威整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設威整鄉,屬四會縣第二區。
1952年5月,劃分為威整、南洲、黃洞鄉,屬廣四縣第十一區。
1954年7月,改稱白沙鄉,復屬四會縣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