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梅菉頭社區 | 隸屬:梅菉街道 |
區劃代碼:440883001003 | 代碼前6位:44088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粵G |
長途區號:0759 | 郵政編碼:524000 |
城鄉分類:主城區 | 分類代碼:111 |
地名由來:
因居委會辦公駐地位于梅菉圩東,故名。
榮譽排行:
2019年9月,梅菉頭社區上榜2018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單位名單。
2018年5月,2018-2020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發布,梅菉頭社區榜上有名(梅錄頭貔貅舞)。
基本介紹:
梅菉頭社區居委會 位于吳川市城區中心,成立于1958年,轄區內面積2.1平方公里,現有人口3958人,居民小組7個,黨員34人。梅菉頭社區是梅菉原住民最早集居地之一,轄區內有吳川市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宋代的梅菉祖廟,清代福建巡撫陳瑸曾為該廟題聯“未立墟場先顯圣,重修廟宇更英靈”。傳統民間藝術品牌有“飄色”、“泥塑”、“舞貔貅疊羅漢”。梅菉頭社區圍繞“人文梅菉頭”,“和諧梅菉頭”這一主題,結合社區特點,不斷壯大社區經濟,科學規劃社區建設和完善各項服務配套設施,開辟體育文化場所13000多平方米,社區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發展,民間藝術表演隊多次受邀到省內外表演。
梅菉頭社區與梅嶺社區、梅山社區、梅北社區、向陽社區、新城社區、廬江社區、新文社區、廖山社區、沿江社區、解放社區、永紅社區、紅新社區、躍進社區、紅旗社區相鄰。
歷史沿革:
1950年為梅菉村,屬梅茂縣梅博鄉;1953年改為梅菉頭鄉,屬吳川縣;1956年改為梅菉頭大隊,屬梅菉公社;1958年公社化,梅菉頭大隊與山腳大隊合并為梅山大隊;1964年梅菉頭大隊從梅山大隊劃分出,復名為梅菉頭大隊,1979-1980年屬附城公社。
1981年后屬梅菉鎮,1983年梅菉頭大隊又與山腳大隊合并成立梅山管理區;1986年與山腳脫離,成立梅菉頭管理區;1999年改為梅菉頭居民居委會,一直
周邊相關:
梅菉頭社區附近有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吉兆灣旅游度假區、水潭吳氏大宗祠、香山古廟、茂山書院、張炎故居等旅游景點,有吳川月餅、蘇村番薯、梅錄爛鑊炒粉、吳川狗肉、美味假蔞葉、吳川粉皮等特產,有吳川“舞貔貅”、吳川飄色、吳川泥塑、吳川“陶鼓舞”、吳川儺舞“舞二真六將”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