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江門市 > 新會區 > 司前鎮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文化旅游景點

[移動版]

慧龍寺遺址

慧龍寺遺址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昆侖村鳳崗里的一處土墩上,具體位置在鳳崗村東面的一處山崗,三面環水。慧龍寺原稱月華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間(806\~820年),唐憲宗曾賜“月華寺”匾額。宋景祐年間(1034\~1038年),僧行宣重興,后坐化于此,因而被稱作“慧龍寺”。元至正年間(1335\~1340年),僧慧濟重修。慧龍寺曾是新會第二大寺院,毀于20世紀60年代。慧龍寺遺址寬65.9米,深96.2米,分布面積約6300平方米。遍布砂巖佛像、石柱、蓮花柱礎、石碑、瓷片及地基等寺廟遺存物。遺址中最為顯眼的是兩棵高大的菩提樹,據說是一位翰林從印度帶回樹苗種下的,已經100多歲,是國家二級古樹名木。這兩棵菩提樹成為了慧龍寺遺址的標志。

河村石樓

河村石樓位于司前鎮天等村河村里。石樓建于民國時期,由太平村二十多戶富人湊錢修建。坐西向東,平面呈長方形,通寬8.8米,進深3米,通高18.8米,占地面積73平方米。樓身6層,由石塊砌筑,每面墻身設有窄小槍眼。樓頂為硬山頂,筒板瓦屋面。據村里老人說,石樓周圍的房屋和工廠一帶在解放前還是集市、商鋪,四面八方的人都趕過來做買賣。河村由于水陸路的便利,曾經繁極一時。據《新會縣志》記載,早在三國吳黃武元年,在司前河村一帶置平夷縣,是新會縣的前身。曾經的河村在新會占有重要的位置,經濟、文化發展昌盛一時。直到解放后由于經濟重心轉移,石樓周圍的交易中心慢慢沒落,代之而起的是房屋和廠房;碼頭也由于建新公路斷流而廢棄。縱然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從結構獨

新鶴人民抗日游擊隊大隊部舊址(松山炮樓)

松山炮樓,即“新鶴人民抗日游擊大隊部舊址”,位于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白廟村松山里。炮樓建于中華民國初期,由村民梁世榮等興建。1944年中共新鶴縣委組建的人民武裝——新鶴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在此成立,1945年在炮樓上抗擊日偽軍的進攻,安全撤退。1994年維修,現已空置。炮樓坐西向東,混凝土結構,占地面積55.8平方米,通高13米。樓身三層,每層四周均設鐵窗及槍眼,墻身彈痕累累。挑臺為平臺式露臺,四面有欄板,四角有半圓形碉角臺。樓頂中間為小樓梯屋,平頂。樓內為水泥樓板,木樓梯上落。該炮樓是新會革命歷史重要紀念地,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1979年新會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應溪古廟

應溪古廟:張姓人的特殊情懷田邊村位于司前鎮西北面,穿過村內小路,就是龍溪村。面臨潭江應溪水,有一寺廟叫應溪古廟,是當地村民及眾善信敬奉張王菩薩——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而建成的。田邊村民祭祀張飛的習俗至今已有200多年,寺廟常年香火鼎盛。初建時此廟叫張王廟,后因遷址擴建至龍溪村,改名為應溪古廟。上世紀六十年代,因歷史原因,古廟受到破壞。時至1996年,通過社會各界善長捐助和努力,使得應溪古廟原地重現。2013年,澳門鄉親張少芬女士秉遂其父張見明先生情系故里、造福桑梓的心愿,發揚愛國愛鄉、熱心慈善的傳統美德,牽頭慷慨解囊,捐資300多萬元用于修繕古廟,成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應溪古廟。如今的應溪古廟,占地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80多平

小坪黃家祠

小坪村位于司前鎮東南方,距離鎮政府約1.78公里。黃家祠現保存較好,規模較大,建筑上保存明末清初的特點,具有較重要的文物價值。黃家祠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光緒三十三年(1907)維修。坐西北向東南,三路三進,通面闊19.2米,通進深41.7米,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后堂高6.8米。祠堂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卷尾龍船脊,筒板瓦屋面,青磚砌墻身,頭門木匾額刻“黃家祠”,高臺基,兩側有紅砂巖石包臺,門廊梁架雕刻精美。門廳有屏門擋中,兩側為耳室。耳室墻上還嵌有兩碑,記載著乾隆及光緒兩朝時重修祠堂的歷史。

新鶴人民抗日游擊大隊部舊址

新鶴人民抗日游擊大隊部舊址位于新會區司前鎮白廟村,年代為現代。1979年4月25日,被公布為江門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沙坪黃家祠

沙坪黃家祠位于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小坪村沙坪里,年代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類別為古建筑。2020年3月,被公布為江門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中文字幕国产在线 |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中文字幕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