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平鎮 | 隸屬:陽東區 |
區劃代碼:441704103 | 代碼前6位:441704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Q |
長途區號:0662 | 郵政編碼:529500 |
轄區面積:約131.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7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1953年成立東平鄉,1959年稱東平大隊,1987年設立東平居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沙坪村 | ~201 | 村莊 | 1950年至1975年,設沙坪生產大隊,屬新洲人民公社管轄,1976年從新洲人民公社劃歸東平人民公社,稱沙坪生產大隊,1983年稱沙坪管理區,1999…[詳細] |
海朗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海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口洋村 | ~203 | 村莊 | 南宋中葉建村,民國屬陽江縣二區三東鄉轄,稱口洋保。1951-1956年成立互助組、低級社、高級社,屬陽江縣第三區?卩l轄,1958年屬海陸人民公社轄,…[詳細] |
瓦北村 | ~204 | 村莊 | 民國末年屬臺山縣第十五去三江鄉第五保轄,1949年屬臺山縣第十五區三江鄉轄,1955年劃歸陽江縣三區?卩l轄,1961年并入三山公社海蓢大隊,1987…[詳細] |
允泊村 | ~205 | 鎮中心區 | 民國未年屬臺山縣第十五區三江鄉第五保轄,1950年屬臺山縣第十五區三江鄉轄,1955年劃歸陽江縣三區?卩l轄,1958年屬海陸公社轄,同年12月改屬大…[詳細] |
大湴村 | ~206 | 村莊 | 1949年設立大湴鄉,1976年成立東平公社沙坪大隊,1983年設立大湴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北環村 | ~207 | 村莊 | 1976年成立北環生產大隊,1983年設立北環管理區,1999年設立陽東縣東平鎮北環村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大澳漁村 | ~208 | 鎮中心區 | 大澳漁村是一個古老的漁港位于陽江市陽東區東平鎮東南,坐落于著名的國家級中心漁港——陽東區東平鎮新港東側海邊。大澳漁村秦時屬南海郡,漢時屬合浦郡,史稱“…[詳細] |
雙安村 | ~209 | 村莊 | "1949年南安村與雙門村組成農會取各村名一字組成""雙安農會"",1958年屬海陸公社良洞管區管轄,1959年屬新洲公社良洞大隊管轄,1979年從良…[詳細] |
蓮北村 | ~210 | 村莊 | 民國時期屬陽江縣二區三東鄉管轄,1952年屬陽江縣三區新洲鄉轄,1958年屬海陸公社轄,1958年12月屬大溝公社轄,1959年屬新洲公社轄,1961…[詳細] |
良洞村 | ~211 | 村莊 | 明朝宣德年間,先祖彥祥公從開平神步鎮遷來定居,原名龜仔村,光緒年間更名為良洞村,歸陽江縣管轄。1949年撤保甲制,建立行政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歸…[詳細] |
太陽升漁村 | ~212 | 鎮中心區 | "出自于《詩經》,有""緇緇鳴雁,旭日始旦""形容太陽的升起、也有""天下安瀾,旭日東升""象征和平盛世等講解。旭日東升指的是:初升的太陽。早上太陽從…[詳細] |
鵬程漁村 | ~213 | 鎮中心區 | 因取自《莊子·逍遙游》而演化的成語“鵬程萬里”,寓意能發展壯大起來,故名![詳細] |
海勝漁村 | ~214 | 鎮中心區 | 因取出海捕撈滿載而歸之意,故名。"1954年實行互助組稱東平勝利社。1957年11月勝利社、第十社、第六社合并稱海勝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與紅旗合…[詳細] |
紅星漁村 | ~215 | 鎮中心區 | 因成立于建國初期,故名。1954年實行互助組,稱東平第一合作社,屬東平鎮管轄;1956年1月設立紅星漁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先鋒漁村 | ~216 | 鎮中心區 | 1956年成立陽江縣東平先鋒經濟聯合社,1958年稱陽江縣東平人民公社先鋒生產大隊,先鋒生產大隊和前進生產大隊合并為先鋒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1983年…[詳細] |
東方紅漁村 | ~217 | 鎮中心區 | 1956年成立陽江縣東平東方紅經濟聯合社,1959年稱為陽江縣東平人民公社東方紅生產大隊,1967年東方紅生產大隊和前進生產大隊合并為東方紅生產大隊革…[詳細] |
紅旗漁村 | ~218 | 鎮中心區 | 1956年由陽江縣十九區命名為“第八區”,1959年稱紅旗漁業生產大隊,1983年稱紅旗漁業管區,1999年設立紅旗漁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永利漁村 | ~219 | 鎮中心區 | 因取永保順利之意,故名。1982年從東平鎮捕蝦隊分出設立永利漁委會,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鎮人民政府駐東平村,因駐地而得名。
基本介紹:
陽東縣東平鎮位于陽江市東南方,面臨南海,海岸線長50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漁業資源豐富,素有"南粵魚倉"之稱。全鎮總面積131.5平方公里,轄有9個漁委會、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4.2萬人。東平鎮多次榮獲廣東省"村鎮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衛生先進鎮"、"全國綠化先進鎮"、"全國群眾體育活動先進鎮"等榮譽稱號。目前東平鎮又被定為省級中心鎮。 東平鎮是廣東的漁業重鎮,擁有全國優良的一類群眾性漁港和國家二類口岸碼頭。目前東平港池面積1.5平方公里,水深3.5米以上,可泊1萬噸級貨輪,同時還可以容納1000艘船只,成為省內集規劃及設施建設兩者俱佳的先進典型,融停泊、避風、補給
榮譽排行:
2023年11月,廣東“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公布,東平鎮入選。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東平鎮人口數量為3.67萬人,位列陽東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
2021年1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第二批廣東省旅游風情小鎮名單,東平鎮位列其中。
2017年9月,廣東省林業廳認定東平鎮為2017年廣東省森林小鎮。
2014年7月,東平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東平大澳漁村是一個古老的漁港,位于陽東縣東平鎮東南,史稱“六澳之首”,是中國古代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港口。昔日港口商貿繁盛,與廣州的“十三行”相并列,史稱“十三行尾”。大澳漁村至今仍然
飛龍寺位于廣東省陽江市東平鎮玉豚山,周邊風景優美。飛龍寺號稱“陽江小故宮”,玉豚山三面環海,如碧海蕩舟,正合佛語“慈航普渡”之意。飛龍寺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布局坐北朝南,依山勢橫
鴛鴦石公園位于東平鎮北環逕邊,公園有兩塊天然大石,看似搖搖欲墜,但千百年來經歷了風風雨雨,依然屹立不倒,宛如一對守望相助,堅貞不移的鴛鴦。據說這鴛鴦石很靈驗,能保佑那些真心相愛的有情人終成眷
區內風光秀麗,一條長達2公里的半月型沙灘環抱著一灣碧水,岸邊-蒼翠,有如一塊用黃金和翡翠鑲邊著的巨型藍寶石。珍珠灣沙灘海灣開闊,沙質潔凈,坡度平緩,波浪適中,海水清澈無污染,海灣內無礁石,是
壽長河紅樹林濕地公園位于陽東區東南部,即是新洲鎮、東平鎮和大溝鎮三鎮交界處,總面積423.91公頃,濕地面積415.47公頃,濕地率98.01%,濕地類型多樣,共包括5個濕地型。其中,紅樹林
歷史沿革:
1950年11月,成立東平鎮,屬第二區。
1953年7月,從二區劃出改屬陽江縣第十九區所轄。
1955年,從臺山縣第十五區劃出允泊、瓦北歸陽江縣三區?卩l。
1958年11月,與大溝、新洲合并成立海陸人民公社,東平為生產管理區。
1958年12月,海陸人民公社改稱大溝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從大溝公社劃出成立東平人民公社。
1960年,陽江、陽春兩縣合并稱兩陽縣,東平屬兩陽縣轄。
1962年,陽江、陽春分
東平魚翅鯊魚是海洋大型軟骨魚類,是一群鰓裂位于側面的權鰓魚類的通稱,古代稱之為鮫,它的性情十分兇殘,號稱海中狼。鯊魚魚翅,人們通常簡稱為魚翅,歷來被譽為海味八珍之一,主要由鯊魚的背鰭、尾鰭和胸鰭等結構
東平藕東平藕色澤棕黃,粗大而有結節,粉質多。產于口洋、海蓢、允泊一帶自然村。這些自然村靠近海邊,受咸潮影響,土質帶沙,土壤特別肥沃,適宜蓮藕生長。由于藕農種植經驗豐富,管理到位,故種出的藕人人喜歡,外
魷魚干是由新鮮的海魚和槍烏賊干制而成的,尼嫩,營養豐富,被譽為海味理幾千年前,中國古書中就記軟朱旦與烏賊相似,但無骨爾,越人重之”。據測定,魷魚干的可食部分達95%,比同類魚產品墨魚干多13%;蛋白質
東平魷魚東平魷魚似火箭筒,是海珍品之一。系東平的漁民通過鉤釵和燈光圍網在近海捕獲,經過精心挑選,優質的鮮魷淡曬,用自然風風干,并用塑料袋封好。經過加工的魷魚,具有色澤透黃鮮靚,味道淡甜,鮮美脆口,食者
咸蝦即是蝦仔醬,是東平大澳漁村的特產,大澳漁村腌制咸蝦的傳統工藝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味道非常特別。一般在每年的8~10月份制作,選10斤蝦皮(一種蝦仔),用清水洗凈,放入干凈的埕(壇子)中,再放進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