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江英鎮 | 隸屬:陽山縣 |
區劃代碼:441823101 | 代碼前6位:441823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R |
長途區號:0763 | 郵政編碼:511500 |
轄區面積:約33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2.04萬人 |
人口密度:6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江英村 | ~200 | 鎮中心區 | 江英村是江英鎮中心村莊,人口4285人,其中農業人口3306人,非農業人口983人;耕地面積4886畝。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花生,近…[詳細] |
英陽村 | ~201 | 村莊 | 英陽村委會位于江英鎮西北部,距離村委會約4公里,人口3752人,全村耕地面積7758畝。英陽村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反季節蔬菜,是江英鎮種植反季節…[詳細] |
巖洞村 | ~203 | 村莊 | 巖洞村委會位于江英鎮東面,距離鎮政府約6公里,人口2739人,耕地面積8510畝。巖洞村委會耕地廣闊平坦,土養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區。農業結構調…[詳細] |
田心村 | ~204 | 村莊 | 田心村委會位于江英鎮東北部,是革命老區,由于田心村人民群眾為解放戰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被縣人民政府授予“解放戰爭游擊根據地村”的光榮稱號。田心村轄15…[詳細] |
坑邊村 | ~205 | 村莊 | 坑邊村委會位于江英鎮東面,距離鎮政府約16公里,2005年由原坑邊村和群豐村兩個村委會合并而成,人口4661人,是目前江英鎮最大的村委會。轄40個村民…[詳細] |
長富洞村 | ~207 | 村莊 | 長富洞村委會位于江英鎮東面,距離鎮政府約9公里,人口2045人,耕地面積4929畝。長富洞村委會耕地廣闊平坦,土養肥沃、水源充足,是糧食主產區。農業結…[詳細] |
馬坪村 | ~208 | 村莊 | 馬坪村委會位于江英鎮東南部,距離鎮政府約6公里,人口2245人,全村耕地面積3340畝。馬坪村委會的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玉…[詳細] |
上坪村 | ~209 | 村莊 | 上坪村位于江英鎮南部,距離鎮政府約10公里,人口2237人,耕地面積1839畝,其中大部分為旱坡地,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和花生。上坪村地處典型石灰巖山區,…[詳細] |
宮花村 | ~211 | 村莊 | 宮花村委會位于江英鎮南部,距離鎮政府約8公里,農戶 597戶,人口3584人,全村耕地面積3960畝。轄27個自然村,分別是:田江、對江、飯洞、禤屋、…[詳細] |
立夏村 | ~212 | 村莊 | 立夏村委會位于江英鎮南部,距離鎮政府約9公里,人口2092人,全村耕地面積2203畝。立夏村委會的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花生。近…[詳細] |
大橋村 | ~213 | 村莊 | 大橋村位于江英鎮西面,距圩鎮4公里,是江英鎮通往縣城的大門。轄17個自然村,分別是:寺前、水巖、塘下、紅光、江三、沖洛、紅沖、細山、南蛇頭、江一、江二…[詳細] |
龍家村 | ~214 | 村莊 | 龍家村委會位于江英鎮西部,距離鎮政府約10公里,人口1399人,全村耕地面積1673畝。龍家村委會的經濟發展主要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花生。…[詳細] |
榮崗村 | ~218 | 村莊 | 榮崗村委會位于江英鎮南面,距鎮政府約12公里,人口2967人,耕地面積5645畝,主要農作物為水稻、玉米和花生。轄21個村民小組,分別為:長坪、坳頭、…[詳細] |
大塘坪村 | ~220 | 村莊 | 大塘坪村委會位于江英鎮背面,距離鎮政府約28公里,人口2096人,耕地面積3965畝,是典型的、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莊,沒有村辦的企業或農副產品加工業。…[詳細] |
三聯村 | ~221 | 村莊 | 三聯村委會位于位于江英鎮南部,距離鎮政府約8公里,2005年由原六樓、黃泥塘、對坳三個村委會合并而成。全村人口3432人,共有29條自然村,分別是:水…[詳細] |
地名由來:
以江口、英陽兩地名各取一字,故名江英。
榮譽排行: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三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江英鎮榜上有名(陽山雞)。
基本介紹:
陽山縣轄鄉。民國時期為江口鄉。建國初期屬青蓮區。1957年復改鄉。1958年屬青蓮公社。1961年析青蓮公社置江口公社,1965年又析英德縣英陽公社7個大隊,合并為江英公社,1983年設區。1987年改江英鄉。位于縣境東部偏東,距縣城33公里。面積331平方公里,人口3.5萬。省道1911線橫貫鄉境。轄江英、英陽、魚坑、巖洞、田心、坑邊、長富洞、馬坪、上坪、芹塘、宮花、立夏、大橋、龍家、六樓、黃泥塘、對坳、榮江、廟崆、大塘坪20個管理區(村委會)。鄉鎮企業以電力、采礦業為主,水電裝機容量6100千瓦。農業主產水稻、玉米。養殖陽山雞。1987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省科學院科技扶貧,建成反季節蔬菜
歷史沿革:
明代、清代初期,屬嘗歲鄉。
清代中期,稱大橋堡、雷豐鄉,屬青蓮司。
民國三年(1914年),稱江口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稱江口鄉,屬一區。
新中國建國初期仍屬一區。
1955年,一區改稱青蓮區,江口鄉屬青蓮區。
1957年,撤區井鄉,稱江口鄉。
1958年10日,屬青蓮人民公社。
1961年,從青蓮公社劃出,建立江口人民公社。
1965年4月,原屬英德縣英陽人民公社所轄的英陽等6個大隊與陽山縣江口人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