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東壩鎮 | 隸屬:郁南縣 |
區劃代碼:445322114 | 代碼前6位:445322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粵W |
長途區號:0766 | 郵政編碼:527300 |
轄區面積:約106.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2.55萬人 |
人口密度:23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壩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因居委會設在東壩街,故名。昔日,各姓氏先后遷入。1987年設立居民委員會。2001年改為社區居民委員會。2005年舉行第一屆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工作。名…[詳細] |
大坪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明末清初(1620年),鄭氏始祖淑慎公從韶關南雄珠璣港入,隨后張氏始祖體誠公從福建漳州遷至漁羅炮村灘頭村落戶,黃姓始租庭榮公從福建遷到大坑村落戶現有張…[詳細] |
粗石村 | ~202 | 村莊 | 因駐地周圍有很多大石塊,故建行政村時而取名“粗石”,故名。…[詳細] |
虎巖村 | ~203 | 村莊 | 明朝萬歷年間,蔡氏始祖裕正公從福建漳洲遷入下圍村落戶,余氏始祖芳遠公從福建漳洲遷入長洲村落戶,劉氏始祖福田公從福建漳洲遷入虎山村落戶,林氏始祖周信從福…[詳細] |
石咀村 | ~204 | 村莊 | 明朝萬歷年間,林氏始祖應通公從福建浦田遷至東壩佛路村后再遷至石咀村落戶,明朝末年,葉氏始祖從福建南陽郡遷至甲洲村落戶,明末清初,蘇氏始祖從福建漳州遷入…[詳細] |
佛路村 | ~205 | 村莊 | 駐地群山環繞,過去只有一條路,道路缺乏,建行政村時因“乏”與“佛”的讀音相近,故取名“佛路”,故名。…[詳細] |
沙沖村 | ~206 | 村莊 | 1577置東安縣時屬晉康都;清代屬粗石堡;1912-1949年屬云浮縣第四區粗石鄉;新中國成立后屬云浮七區轄沙沖行政村;1953年稱沙沖鄉;1958年…[詳細] |
雙鳳村 | ~207 | 村莊 | 萬歷十年葉氏始祖培國公從宋桂大田頭村遷來定居建村,1900年,黃氏始祖連一、連二兩兄弟從龍塘遷入旱秧地定居,萬歷二年劉氏始祖世仰公從宋桂六竹坑遷入居住…[詳細] |
龍塘村 | ~208 | 村莊 | 因村地水塘有泉長流不息,水質清澈,形似水龍,故名。…[詳細] |
大逕村 | ~209 | 村莊 | 新中國成立后屬云浮縣七區所轄;1961年歸郁南縣,為大逕生產大隊;1979年屬東壩人民公社;1983年屬東壩區公所,稱大逕鄉人民政府,1987年屬東壩…[詳細] |
思磊村 | ~210 | 村莊 | 新中國成立后屬云浮縣七區所轄;1958年設思磊生產大隊;1961年屬東壩人民公社;1983年屬東壩區公所,稱思磊鄉人民政府;1987年屬東壩鎮人民政府…[詳細] |
深步村 | ~211 | 村莊 | 明朝未年,謝氏祖始敬臺公從江西遷到廣東惠州再遷云浮南鄉后遷到深步村定居。明朝年間,張氏始祖均正公從廣東河源遷至深步村,明未清初,潘氏始祖法起公法王公從…[詳細] |
地名由來:
鎮內有一村地處南江東岸,因岸邊有大片沙壩地和防洪堤壩,故起名東壩村,鎮政府駐地在東壩村,故名。
榮譽排行:
2021年9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公布第三批廣東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東壩鎮榜上有名(蠶桑)。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東壩鎮人口數量為2.55萬人,位列郁南縣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
2020年2月,東壩鎮被授予2019年度廣東省衛生鎮(縣城)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東壩鎮位于郁南縣的東南部,東接云安縣高村鎮,南連宋桂鎮,西以南江為界,與連灘鎮隔江相望,北與南江口鎮毗鄰。 鎮府駐地灘頭,距縣城71.6公里。全鎮轄11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3.7萬。鎮域106.9平方公里,折合16.04萬畝,其中山地10.39萬畝。耕地1.94萬畝。適宜種植水稻、花生、木薯、桑、松等農林作物。礦產資源豐富,有石灰石、白云石、鐵礦石、磷礦石等。 居民一向以耕種為業,家庭副業以飼養生豬、種桑養蠶為多。近年,外出務工成為經濟收入的另一主要來源。2003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5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0.96億元,年人均純收入3632元。 東壩鎮“三高”農業發展迅速,蠶桑已成為鎮
歷史沿革:
明萬歷五年(1577)置東安縣時屬晉康都。
清代稱粗石堡。
民國期間改稱粗石鄉,屬云浮縣第四區。
建國初稱東壩鄉,屬云浮第六區。
1958年10月與宋桂合并成立驚天人民公社。
1960年4月劃歸羅定縣。
1961年4月,羅定、郁南分縣后屬郁南縣。
同年與宋桂分開,稱東壩人民公社。
1983年稱東壩區。
1987年始稱東壩鎮。
東壩蠶繭加工的生絲質量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清潔、潔凈度高;二、絲纖度均勻。東壩鎮地區位于南江出匯西江的前沿,是南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南江文化距今約有3000年歷史,南江流域中的羅定背夫山于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