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境村 | 隸屬:小樓鎮 |
區劃代碼:440118106214 | 代碼前6位:440118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粵A |
長途區號:020 | 郵政編碼:510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與東境村相連,原為湴村一部分,元代建村,1957年分為東西兩部分,此村位于西部,故名。
榮譽排行:
2013年7月,農業部認定西境村為第三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增城菜心)。
基本介紹:
西境村地處小樓鎮中部,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18畝,轄5個經濟合作社,總人口320戶1670人。近年來,西境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的總體要求,立足本地實際,充分發揮農業資源豐富和生態良好的優勢,參與小樓鎮小樓人家休閑度假旅游區建設,努力探索都市型現代農業和鄉村度假休閑旅游業融合發展的路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先后獲得了“全國創建文明先進村”、“全國美德在農家示范點”、“廣東省生態示范村”、“廣東省衛生村”、“廣東省文明村”、“廣東省農村黨員基層干部素質培訓先進單位”、“廣東省優秀婦女學校”、“
歷史沿革:
元代村民由現廣州白云區九佛遷來建村,取名湴村。
1952年土改時劃分為湴村小鄉。
1955年成立湴村初級社。
1956年成立高級社時取名為集鋒社。
1957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分為兩部分,此村稱西境大隊。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改稱為西境鄉。
1987年1月,撤區改鎮,撤鄉改村,稱西境村民委員會,名稱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西境村附近有增城白水寨、何仙姑景區、增江畫廊、增城博物館、增城廣場、小樓人家等旅游景點,有“增城掛綠”荔枝、遲菜心、增城絲苗米、增城荔枝、派潭涼粉草、增城烏欖等特產,有廣州欖雕工藝、增城貔貅舞、增城麻車火狗、何仙姑與掛綠的傳說、畬族拜祖公圖、廣州客家山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