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咀鎮 | 隸屬:桂平市 |
區劃代碼:450881103 | 代碼前6位:45088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R |
長途區號:0775 | 郵政編碼:537000 |
轄區面積:約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27萬人 |
人口密度:約73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石咀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石咀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欖沙村 | ~201 | 村莊 | 欖沙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小汶村 | ~202 | 村莊 | 小汶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平治村 | ~203 | 村莊 | 平治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治安村 | ~204 | 村莊 | 治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平安村 | ~205 | 村莊 | 平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旺龍村 | ~206 | 村莊 | 旺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必嶺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必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河口村 | ~208 | 村莊 | 河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水口村 | ~209 | 村莊 | 水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羅洪村 | ~210 | 村莊 | 羅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平村 | ~211 | 村莊 | 新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建石咀圩,因位于潯江南岸河灣的轉角處,岸上巖石多,向江面延伸突出而得名石咀。以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石咀圩得名。
基本介紹:
石嘴鎮位于桂平市境東部,瀕臨潯江,南梧二級公路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北回歸線橫跨南部,桂平市北回歸線標志公園座落在該鎮小汶村。鎮政府駐地石嘴街,距市區陸路16公里、水路14公里。總面積7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80個村民小組。2002年末,總人口52738人,耕地面積33722畝,其中,水田2l538畝,早地12184畝。林地面積97公頃。池塘3日公頃。河流主要有摩天河、青楞河。
石嘴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備。防洪設施基本上能達到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農村二期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石嘴是個農業大鎮,水田主是種植優質早秈稻、新香粘、桂小粘、油粘等水稻,每年總產量達到18
榮譽排行:
2020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愛衛會命名石咀鎮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鎮”。
文化旅游:
北回歸線標志公園位于廣西桂平市城東約5公里石咀鎮小汶村南梧二級公路旁,因公園建在北回歸線上而得名,廣西第一座北回歸線標志塔就建在該公園內。主體工程于1996年11月1日動工,1997年6月2
清七品孺人程太孺人墓位于桂平市石咀鎮平治村侯屋屯屋背嶺上,由墳圈,封土堆拜臺組成。半圓形墳圈由石灰石條及青磚圍砌而成;正中是封土堆,用青磚圍砌,清代官帽頂墳珠頂,通高1.6米,直徑2.4米。
長沖根遺址位于桂平市石咀鎮必嶺村長沖根屯西北約100米的潯江南岸臺地上,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20米,分布面約2000平方米。遺址堆積為新石器時代,2006年為配合長洲水利工程建設,搶救
桂平石咀遺址位于桂平市石咀鎮北側長沖坑與潯江的匯合處。為石咀鎮中心校西面,這里為潯江沖積平原,遺址西臨潯江北至西流匯入潯江的小溪口。南北長約80米,東西寬約50米,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1
歷史沿革:
清末民初,屬吉二里。
民國期間,為東區團防總局所轄。
1950年,成立第二區公所。
1956年,稱石咀鄉。
1959年,稱石咀公社。
1961年,復稱石咀區。
1962年,復稱石明公社。
1984年,稱石咀值,是桂平市最早的建制鎮。
淮山,又稱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是藥療、食療的常用品。近代醫家張錫純認為:“淮山藥脾腎雙補,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和小便而能止大便。”在選擇使用時,有生用與炒用的不同。生用淮山能補脾養胃,補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