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那陳鎮 | 隸屬:良慶區 |
區劃代碼:450108102 | 代碼前6位:450108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A |
長途區號:0771 | 郵政編碼:530000 |
轄區面積:約299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17萬人 |
人口密度:約7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那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那”指田,“陳”指陳姓,意為陳姓田地。因陳姓人最早定居于此,故名。…[詳細] |
和平村 | ~201 | 村莊 | 1951年由原邕屬那陳鄉南榮村的4個坡,加上欽屬那陳鄉兩個坡合并而來,以“和睦平等相處”之意取名。…[詳細] |
邕樂村 | ~202 | 村莊 | 1953年同樂鄉、邕保鄉合并成邕樂鄉,各取一字得名。…[詳細] |
壇留村 | ~203 | 村莊 | “壇”指水塘,“留”指流水。因村里有個大水塘,時常流水,故名。…[詳細] |
維壩村 | ~204 | 村莊 | 那指田,壩指田埂。維壩原名那壩,清朝末年,本村有志青年曾參與農民起義,起義失敗后回村將那壩改稱維壩,意指維護本村的權益。…[詳細] |
西寧村 | ~205 | 村莊 | 以境內的西寧山取名。1950年設西寧鄉;1958年改大隊;1962年改公社;1969年復改大隊;1984年改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村公所,為鄉鎮派出…[詳細] |
七齊村 | ~206 | 村莊 | “七齊”指七齊山,以境內的七齊山取名。1950年設七齊鄉;1958年改大隊;1962年改公社;1969年復為大隊;1984年改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詳細] |
西盛村 | ~207 | 村莊 | 因駐西支自然村并取“興盛”之意得名。1950年設鄉;1958年改大隊;1962年改公社;1969年復為大隊;1984年改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村公所…[詳細] |
五龍村 | ~208 | 村莊 | 1940年原西龍村部分村坡并入五學村,取西龍村、五學村各一字,得名。…[詳細] |
華群村 | ~209 | 村莊 | “那”指田,“郡”同群,指群集之田。1980年4月從那坡大隊分出成立華群大隊;1984年改村民委員會;1987年改村公所,為鄉鎮派出機構;1995年改…[詳細] |
那坡村 | ~210 | 村莊 | 那坡,“那”指田,“坡”指山坡,指坡上田。…[詳細] |
那蒙村 | ~211 | 村莊 | “那”指田,“蒙”指蒙姓,指蒙家田地。因蒙姓人最早定居于此,故名。…[詳細] |
文林村 | ~212 | 村莊 | 因駐地林姓人口較多,村人林啟玙曾為清朝皇族子弟教師,故名。…[詳細] |
六眼村 | ~213 | 村莊 | 六眼原名淥眼,“淥”指山麓,“眼”指龍眼樹,意為有龍眼樹山麓,后簡寫成六眼。…[詳細] |
那徐村 | ~214 | 村莊 | 那壯語指田地,徐指黃牛。因田多黃牛多得名。…[詳細] |
瀨崠村 | ~215 | 村莊 | 瀨崠,壯語Laihndoeng,“瀨laih”指水灘,“崠ndoeng”指山麓。傳建村于明嘉靖年間(1521~1566),因建村在深山麓中,且八尺江流…[詳細] |
地名由來:
清朝順治二年(1645年),那陳建圩。最早由陳、覃姓人來建宅定居,販賣成圩,又因陳、覃近音,故名“那陳圩”。
基本介紹:
那陳,一個大山之隈、濱水之畔的傳奇,是南寧市重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濱水之鄉),是大王灘國家濕地公園主區域,是中國“嘹啰山歌”民俗文化發祥地(嘹啰歌鄉),是廣西平話文化重要源頭,是桂西南鹽馬古圩,是廣西水果之鄉。
坐落廣西首府南寧西南偏隅,地處防城港市上思縣的十萬大山北麓。距離南寧市區53公里,地域面積299平方公里。東與大塘鎮接壤,西與延安鎮毗鄰,南與防城港市上思縣交界,北與吳圩鎮、那馬鎮相連。
水域面積38平方公里的大王灘水庫由南往北貫穿境內,東南銜接鳳亭河水庫。廣西吳圩機場至大塘高速公路、大塘至渠黎二級公路(027縣道)橫穿而過。
地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水果飄香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那陳鎮人口數量為2.17萬人,位列良慶區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7位。
2018年12月,那陳鎮上榜廣西2018年度自治區級生態鄉鎮名單。
文化旅游:
蕾帽嶺摩崖石刻位于良慶區那陳鎮那徐村委和平丙坡之間的蕾帽嶺頂峰,時代為清代,類別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蕾帽嶺摩崖石刻被公布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那陳文革-標語位于良慶區那陳鎮舊街,年代為1966年-1973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那陳文革-標語為不可移動文物。
廣西邕寧縣那陳小學舊址位于良慶區那陳鎮那陳中學內,年代為1936年。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廣西邕寧縣那陳小學舊址為不可移動文物。
良慶糧倉群位于良慶區那陳鎮舊街,時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良慶糧倉群被公布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黃氏炮樓位于良慶區那陳鎮那陳中學內,時代為明清(1936),類別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017年,黃氏炮樓被公布為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清代,屬南寧府宣化縣。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設那陳鄉(因陳、覃二姓居民最早在此居住而得名),屬邕寧縣三官區。
1950年6月,屬邕寧縣第四區。
1955年8月,設那陳區。
1958年,與下敏、大塘、南曉等鄉合并置紅山公社,隸屬邕寧縣。
次年,紅山公社撤銷,析置那陳、下敏兩個公社。
1960年,那陳公社并轄下敏公社。
1962年,那陳公社改為那陳區。
1969年,那陳區改為那陳公社。
1984年,那陳公社撤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