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馬嶺鎮 | 隸屬:荔浦市 |
區劃代碼:450331109 | 代碼前6位:45033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C |
長途區號:0773 | 郵政編碼:541000 |
轄區面積:約14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3.45萬人 |
人口密度:24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嶺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馬嶺街又稱馬嶺圩,因該地東北向的石山與土嶺相連處形似馬,故名。…[詳細] |
合安村 | ~200 | 村莊 | 合安,因民國設合安行政村時,取村民團結以共抗匪亂得以安寧的良好寓意,故名。…[詳細] |
德安村 | ~201 | 村莊 | 德安,因1953年由德福鄉、合安鄉各劃部分轄域新置德安鄉,取德福、合安各一字得名。…[詳細] |
廣安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廣安,因民國設廣安行政村時,取廣大村民安居樂業之意得名。…[詳細] |
福德村 | ~203 | 村莊 | 福德,因寄望村人諸善奉行,積福修德,故名。…[詳細] |
克新村 | ~204 | 村莊 | 克新,原名福新村,民國設行政村時,取“克服迷信,迎接新風尚”之意改為克新。…[詳細] |
大地村 | ~205 | 村莊 | 原駐地下大地屯,因村址原為大荒坪,建村后,人們開墾大片土地種植,因地勢低于四周土地,故名。…[詳細] |
洞田村 | ~206 | 村莊 | 駐地洞田屯,因村址在一片較寬廣田洞旁的荒坪上,故名。…[詳細] |
文華村 | ~207 | 村莊 | 文華,因寄望居此能多出有才華的后代,文化昌盛,故名。…[詳細] |
永明村 | ~208 | 村莊 | 小青山屯距荔浦、陽朔兩縣城均20公里,緊靠321國道相距約500米,聞名遐邇的世界溶洞奇觀“桂林銀子巖風景旅游度假區”就在小青山屯銀龍古寨范疇。銀龍古…[詳細] |
新寨村 | ~209 | 村莊 | 新寨,因1962年由原新龍、不憂寨2大隊合并設立新寨公社,取新龍、不憂寨各一字得名。…[詳細] |
鳳凰村 | ~210 | 村莊 | 鳳凰坪,因村址原是野草叢生、遍地亂石的荒坪,坪中有一石突出似鳳凰,故名。…[詳細] |
同善村 | ~211 | 村莊 | 同善,因民國設同善行政村時,其下轄的橫木、潘廠2自然村原屬同德團,木巖、敢筆、大圍等自然村屬三善團,故取同德、三善各一字得名。…[詳細] |
長安村 | ~212 | 村莊 | 長安,含義有兩種說法。一說因所轄各村被山嶺圍繞在小河兩岸,僅有兩條小道出入,民戶賴以為安,故名。另一說取“長治久安”之意得名。…[詳細] |
地獅村 | ~213 | 村莊 | 駐地地獅屯,因村后山嶺形如盤臥地上的獅子,故名。…[詳細] |
地名由來:
馬嶺鎮因馬嶺所在地山嶺分布有如“五馬回龍”之勢,故名“馬嶺”。
榮譽排行:
2021年6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馬嶺鎮人口數量為,位列荔浦市各街道鄉鎮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
2020年8月,經過復查審核,馬嶺鎮繼續保留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2020年4月,馬嶺鎮被命名為首批廣西民營經濟示范鄉鎮。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馬嶺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基本介紹:
馬嶺鎮位于桂林市荔浦縣東北面,北與“風景甲桂林”的陽朔縣接壤,距桂林市區87公里,距陽朔縣城22公里,南距荔浦縣堀14公里,全鎮總面積143平方公里,轄1個社區委員會,14個村委會,77個自然村,總人口4.2萬人。
馬嶺鎮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土地肥沃,物產富饒,是桂北有名的商貿集散中心之一,是荔浦縣的北門重鎮。全鎮共有水田26500多畝,早地9720畝,林地62421畝,其中85%的水田已調整種植經濟作物,盛產優質夏橙、金香蜜桔、馬蹄、晚蘆椏柑、蔬菜、四月紅早熟優質桃、月柿、早板栗、西瓜、香瓜、鳳凰土雞、瘦肉型豬等農產品,是全國最大的枳殼育苗基地和桂林市有名的生態花卉苗木生產基地、
文化旅游:
銀子巖是桂林最新開發的溶洞景觀,因其結晶特別豐富,巖石如銀子般耀眼閃爍而得名。銀子巖景區位于桂林市荔浦縣,面朝廣袤的田野,俊秀的小青山、朝寨山拔地而起;宋朝英豪楊文廣、抗法英雄陳嘉的傳奇故事
馬嶺鼓寨風情園以五千多年的侗族文化歷史為背景,景區自然資源豐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以幽靜的生態環境、秀美的山水景觀和原生態田園風光為主要特色,周邊自然喀斯特地貌與農田、果園相結合,遠處山景
歷史沿革:
解放前,稱下北鄉。
解放后1950年,為兩江區下北鄉。
1952年,分設馬嶺、下北兩鄉屬第四區。
1955年,改稱馬嶺區。
1958年,改稱馬嶺公社。
1962年,復稱馬嶺區。
1968年,復稱馬嶺公社。
1984年,改馬嶺公社為馬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