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寺面鎮 | 隸屬:平南縣 |
區劃代碼:450821102 | 代碼前6位:450821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R |
長途區號:0775 | 郵政編碼:537000 |
轄區面積:約123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3.7萬人 |
人口密度:30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寺面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寺面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竹橋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竹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六合村 | ~202 | 村莊 | 六合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南山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南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羅泉村 | ~204 | 村莊 | 羅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路塘村 | ~205 | 村莊 | 路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富田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富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羅蘇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羅蘇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兩木村 | ~208 | 村莊 | 兩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岑鳳村 | ~209 | 村莊 | 岑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新隆村 | ~210 | 村莊 | 新隆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河洲村 | ~211 | 村莊 | 河洲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傳說明代初期,在今鎮初中西廊辦公樓建有一廟宇,取名同心寺。寺面前有一開闊草圩,約2畝,基本形成平面,信徒常集于此,拜神祈禱,較為熱鬧,小商小販開始擺攤買賣,漸形成當地有史以來第一個圩場。因圩場在寺的前面,所以人稱寺面圩。因鎮人民政府駐地位于寺面圩得名。
基本介紹:
平南縣轄鎮。1958年設寺面公社,1959年置鄉,1961年復設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55公里。面積123平方公里,人口3.7萬。鎮府駐寺面圩。平(山)大(安)和古(和)新(隆)公路縱橫境內。轄寺面、竹橋、六合、富田、南山、羅泉、羅蘇、岑鳳、新隆、河洲、路塘、兩木12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稻谷,盛產沙田柚、荔枝、柑橙、玉桂。有平南縣新八景之一的“新隆豐碑”。建有烈士紀念碑、烈士陵園。
文化旅游:
寺面鎮勞五暴-動四烈士殉難處紀念碑級別:縣級時代:1988年地址:寺面鎮寺面村嶺腳屯西山崗南面嶺腳處以碑臺長5米,寬4.7米,面積23.5平方米為保護范圍;以碑臺前至廠道路中心距離4米,碑臺
新隆勞五暴-動烈士墓及紀念碑級別:縣級1988年地址:寺面鎮新隆圩圩背嶺東北坡1927年春,平南縣農-動風起云涌,縣農會籌委會常務執委李修其領導勞五區11個鄉的農民,成立了勞五區農會。南昌起
司馬第級別:縣級時代:清道光地址:寺面鎮羅泉村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以該建設面積物中心為點,周圍30米為保護范圍,40米為控制地帶。 以該建設面積物中心為點,周圍40米為控制地帶。 19
新隆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級別:縣級時代:1927年地址:寺面鎮新隆圩 1981.10.29平南縣人民政府(平政發[1981]74號)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成立寺面團務局,隸屬大安團務總局,為寺面地區最早的行政機關。
民國元年(1913年),稱勞五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撤團局設區,成立寺面區公所。
1961年6月,為六陳區所轄的寺面公社。
1984年9月,改為寺面鄉。
1994年7月,撤鄉改寺面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