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那麗鎮 | 隸屬:欽南區 |
區劃代碼:450702109 | 代碼前6位:450702 |
行政區域: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桂N |
長途區號:0777 | 郵政編碼:535000 |
轄區面積:約22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萬人 |
人口密度:約133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那麗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那麗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那麗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那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充包村 | ~202 | 村莊 | 充包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殿艮村 | ~203 | 村莊 | 殿艮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蘆荻竹村 | ~204 | 村莊 | 蘆荻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嫦娥垌村 | ~205 | 村莊 | 嫦娥垌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馬鞍嶺村 | ~206 | 村莊 | 馬鞍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崩塘村 | ~207 | 村莊 | 崩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那霧塘村 | ~208 | 村莊 | 那霧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土地田村 | ~209 | 村莊 | 土地田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三蔸竹村 | ~210 | 村莊 | 三蔸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那麗鎮因鎮政府駐那麗圩而得名。“那麗”原址在望圩坳,有一天明朝某官員路過圩邊茶寮喝茶時,手指著圩場對茶寮婦女說:“這里的風水不好,不如搬到那里(指現今的圩址)”。因“那里”和粵語“那麗”諧音,當該圩遷至今址時,便把圩名稱為“那麗”。此說不太可信。“那”的意思在壯語中指“田”,該地名很有可能是壯語地名,后面的“那彭”“那思”都是壯語地名。
基本介紹:
那麗鎮位于欽州市東南部,東與合浦縣烏家鎮相近,南臨大風江,是欽州市東大門。全鎮有10個村委會,1個社區居委會,182個自然村,193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總人口3萬多人。全鎮土地總面積226.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2萬畝。南北二級公路、欽北鐵路、桂海高速公路、原國道325線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
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2.5億元,農業總產值2.1億元,財政收入7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55元。農林漁牧全面發展,盛產水稻、甘蔗、辣椒、黃瓜、百香果、對蝦、大蠔、木薯、木材等。鄉鎮有淀粉、松香、糖果、食品加工、石材等企業。運輸、飲食、服務、房產等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全鎮有中學1所
文化旅游:
獨料遺址獨料遺址位于欽州市欽南區那麗鎮北面約2公里的獨料村西的禾塘嶺上。已出土石器1100余件,含石斧、石犁、錛、鑿、鋤、鏟、鐮、簇、刀、矛、錘、石杵、石磨盤等,從墾荒、耕地、收割到谷物加工
那麗黃氏宗祠位于欽州市欽南區那麗鎮那麗街,年代為清代,類別為文物建筑。2012年8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那麗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那麗歸屬象郡所轄。
漢朝至晉朝,那麗屬交州。
南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至北宋初,那麗鎮先后屬玉山、烏雷、安京等縣。
宋開寶五年(972年),劃入靈山縣,明朝屬靈山縣。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劃歸欽州。
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那麗鎮及那麗鄉,屬欽縣。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那麗、保安兩鄉。
1951年春,分為那麗等14個小鄉(鎮)。
195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