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發路村 | 隸屬:岔河鎮 |
區劃代碼:520502102208 | 代碼前6位:52050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7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該村最早有路姓人家居住,居住于此后路家人就比較順利,覺得地處風水對路姓人家叫好,稱為發路,后人以此命名。
基本介紹:
發路村位于畢節南部,與畢節市最高峰—烏箐山毗鄰,森林覆蓋率高,一年四季風景秀美。下轄6個村民組,總人口1109人,聚居漢、彝、苗等多個民族。
全村耕地面積1000畝,主要以烤煙為經濟產業。近年來,在黨委政府的領導與關懷下,積極調整我村農業產業結構,建立了“蓬發養殖基地”,使全村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
跨入“十二五”,發路村以嶄新的風姿、積極發展農業名特產品—獼猴桃,同事加緊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增強經濟實力,創建一流強村,為帶動群眾致富奔小康爭取勝利!
--人口總數:1109人 農業人口:1100人 非農業人口:9人
--行政區面積:1120.0平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村民到此居住,稱發路村;1954年為初級社;1958年屬岔河人民公社發路大隊;1984年撤公社隊,稱岔河鄉發路村;1992撤區并鄉,稱岔河鎮發路村;發路村屬七星關區岔河鎮。
周邊相關:
發路村附近有織金洞、百里杜鵑風景區、威寧草海自然保護區、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旅游景區、九洞天等旅游景點,有威寧火腿、大方天麻、大方皺椒、赫章核桃、威寧黨參等特產,有蘆笙舞(滾山珠)、彝族撮泰吉、彝族服飾、蠟染技藝(織金苗族蠟染)、金沙薅秧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