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壩口社區 | 隸屬:何官屯鎮 |
區劃代碼:520502111005 | 代碼前6位:52050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700 |
城鄉分類:城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因社區位于水庫壩子出口處,故而取名“壩口”。
基本介紹:
壩口村離畢節市區僅有11公里路程,離何官屯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總面積631.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80畝,村公所設在壩口組,所轄7個村民組,分別為:徐家院,大水井,小田灣,義子溝,禾麻沖,中溝,壩口。有云南鎮雄的公路穿過本村。
全村地貌特殊,呈西高東低走勢,村內地形復雜,為發展立方體農業,開展多元化種植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土壤主要有黃棕壤和紫砂土,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林木構成組要以松、杉、漆樹為主。農作物以糧煙生產和蔬菜為主,輔以中藥材的天麻、杜仲、何首烏等,另有成規模的黃桃、核桃的果園建設,特別是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黃桃已進入城區市場。
全村年平均氣
歷史沿革:
1949年為八寨坪區官屯鄉,1950年為畢節縣五區,1958年為何官屯公社八一大隊。
1992年新建何官屯鎮壩口村,2016年村改社區改為壩口社區。
周邊相關:
壩口社區附近有泰豐農業生態植物觀光園、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拱攏坪景區、大屯土司莊園、橙滿園、畢節市博物館、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等旅游景點,有畢節白蘿卜、畢節椪柑、畢節白蒜、石姨媽菜葉豆腐乳、胡家湯圓、貴州靈芝等特產,有苗族山寨服飾、林口彝族火把節、畢節苗族采花節、大屯三官寨彝族祭祀、蘆笙舞(滾山珠)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