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黃泥村 | 隸屬:燕子口鎮 |
區劃代碼:520502118203 | 代碼前6位:52050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7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歷史資料記載:宋朝時期,原名叫王槐屯;清朝初,又取名為槐花坡,鳳凰莊,后又取名黃泥坡,因發現村內泥土多為黃色,故名。
基本介紹:
黃泥村位于燕子口鎮西北部,面積2.8平方公里,東臨甘溝河村,西臨云臺村,南臨亮巖鎮,703縣道橫穿全村,全村有8個村民組,部人口2508人,其中農業人口2464人,非農業人口44人,少數民族238人,有耕地1236畝,林地636畝,全村主要支柱產業為種植業,轄區內有年產30萬噸的黃泥煤礦,有私營企業紅運磚廠一個,解決了本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2009年我村被地區列為生態文明家園建設的試點,到目前為止,黔西北民居的修建和改造率達80%,按國家“一事一議”獎補硬化了打石廠組、溝頭組、平街組通組公路2275米,美化了村容村貌。
我村自然條件良好,物產豐富,礦藏以煤、鐵儲量豐富,農產品
歷史沿革:
20世紀50年代更名為黃泥坡。
20世紀90年代又更名為黃泥,故而得名。
1950年屬燕巖區轄。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燕子口區燕子口公社黃泥大隊。
1984年撤銷人民公社為燕子口區燕子口鄉黃泥村。
1992年撤區并鄉建鎮為燕子口鎮黃泥村。
周邊相關:
黃泥村附近有泰豐農業生態植物觀光園、畢節國家森林公園拱攏坪景區、大屯土司莊園、橙滿園、畢節市博物館、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等旅游景點,有畢節白蘿卜、畢節椪柑、畢節白蒜、石姨媽菜葉豆腐乳、胡家湯圓、貴州靈芝等特產,有苗族山寨服飾、林口彝族火把節、畢節苗族采花節、大屯三官寨彝族祭祀、蘆笙舞(滾山珠)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