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彝族苗族布依族鄉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大方縣東部,東與本縣黃泥鄉相依,南與黔西縣仁和、金坡兩鄉毗鄰,西與本縣普底鄉連接,北與本縣沙廠鄉接壤,地處大方、黔西兩縣交界處,鄉政府所在地大田村距縣城67公里,距省會貴陽170公里。
全鄉地理位置為東經106°07′50″~106°16′10″,北緯27°10′04″~27°22′58″。總面積93.6平方公里,有耕地16239畝。轄大田、涼井、鞍山、箐山、爐山、營山、0、大石、后壩9個村,61個村民組。總戶數3656戶,總人口13458人,其中農業人口13341人,占總人口的99.13%,非農業人口117人,占總人口的0.87%,少數民族人口9873人,占總人口的73.36%。居住著漢、彝、苗、布依、仡佬、滿等6個民族。在少數民族中,彝、苗、布依三個民族人口較多,為新建民族鄉,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聚居鄉。
全鄉平均海拔1580米,無霜期263天,年日照時數1150小時,年平均氣溫11.9℃,年降雨量700~1100毫米。整個地勢為西高東低,地貌多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區。全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長,自然資源豐富適宜農業生產的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大豆、馬鈴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辣椒、油菜籽等。其中尤以烤煙最為突出,是全縣烤煙基地之一;野生植物有生漆、天麻、香菇、五倍子、龍膽及其他中藥材等,尤以生漆質量最好,是建立生漆基地的最佳選擇;鄉內有宜牧草山草場和林場39000畝,為發展畜牧業、用材林和經濟林提供有利條件。地下有煤、硫鐵礦等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爐山村,總儲量在1億噸左右。渭河上游的米底河支流發源于本鄉,集山、水、瀑布為一體,形成獨具特色的米底河風景區;在西南部與金坡交界的地方有約20平方公里的杜鵑花天然保護林,集花、溶洞為一體,系百里杜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之居住在大水鄉的彝、苗、布依、仡佬、滿等少數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都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形成各自獨特的民風、民俗、民情。
大水鄉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地方。1992年元月“建鎮并鄉撤區”后,鄉的行政區劃由原來沙廠區的大水、坪寨、天橋(除天橋鄉的大堰村劃歸“建并撤”后的黃泥鄉管轄外)三個小鄉(股級建制)合并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