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隆里村 | 隸屬:果瓦鄉 |
區劃代碼:520521216204 | 代碼前6位:520521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原名杓戛,彝語音譯。因當地有一棵千年黃杉得名,彝語戛是杉的意思,黃杉稱為杓戛。1953年4月建小鄉時,因由興隆村與格里村合并,故兩村各取一字得名隆里。
基本介紹:
隆里村位于長江上游支流格里河東南岸,距果瓦鄉政府所在地14公里。全村所轄面積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96畝(其中水田602畝,旱地1994畝),森林覆蓋率為82%以上。總人口1878人。農業人口1799人,占總人口的99.85%;非農人口79人,占總人口的0.42%.民族結構以漢族、白族為主,其中漢族占55.7%,白族占30.3%,仡佬、彝族、苗族、蒙古族占總人口的14%。下轄10個村民組。地勢呈上弦月形。
農業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麥,除三分之一自食外,其余用于養殖或出售。經濟作物有高梁、油菜,占農業收入的45%左右。
全村除海拔最高的高峰組以外,其余9個村民組盛產李子。氣候適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前得名杓戛。
195年9月廢除保甲制度置興隆、格里村人民政府,1953年4月興隆村與格里村合并為隆里鄉人民政府。
1956年農業互助合作化時因地處石家溝河、涂家寨河與格里河交界處改名為三河高級合作社。
1958年9月成立隆里人民公社,同年11月設隆里管理區,1961年10月隆里管理區與張大管理區合并置隆里人民公社。
1963年3月調整人民公社規模,與張大人民公社分置。
1967年12月置隆里人民公
周邊相關:
隆里村附近有百里杜鵑風景區、九洞天、油杉河、慕俄格古城(畢節大方古彝文化產業園)、百里杜鵑米底河景區、奢香墓等旅游景點,有大方皺椒、大方天麻、大方漆器、大方圓珠半夏、大方冬蓀、大方豆干等特產,有大方耍龍燈、撞月亮、除夕對歌、斗雞習俗、彝家火把節、大方漆器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