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雙元村 | 隸屬:三元彝族苗族白族鄉 |
區劃代碼:520521224207 | 代碼前6位:520521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清朝初年彝族遷徙到這一對排的麻窩地方居住,且挖出兩個銅錢,即為“好事成雙,圓滿的結局”故而得名雙元。
基本介紹:
雙元村位于三元鄉的東部,是進三元鄉的第一站,是一個多民族的村,在村1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彝族、苗族、白族和漢族2914人。在村的大土組建有一所初級完小。
村內有兩條公路交錯貫穿,油路經過我村的箐合、瓦廠、大土、五一、五四組通往鄉人民政府;石子路經過我村的箐門、瓦廠、坡頭、花井、五四通往三元鄉勝發村;移動光纜通我村的大土、五一、五四、花井組。
我村以種植、養殖為主,洋芋種植上百畝,黑山羊、黃牛養殖上百頭,退耕還林也初步成型。
我村海拔相對較高,氣溫相對較低,以我村原有的山清水秀,民風淳樸,加上種植、養殖的點綴,使我村的生態增添了更活躍的態勢。
-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前叫箐腳,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百納基層人民公社民樂管理區雙元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時為百納區民樂彝族鄉雙元村,1991年建鎮并鄉撤區時為三元彝族苗族白族鄉雙元村。
2003年7月,大方縣人民政府批復,花井村、新庫村、雙元村合并,重組為雙元村,一直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雙元村附近有百里杜鵑風景區、九洞天、油杉河、慕俄格古城(畢節大方古彝文化產業園)、百里杜鵑米底河景區、奢香墓等旅游景點,有大方皺椒、大方天麻、大方漆器、大方圓珠半夏、大方冬蓀、大方豆干等特產,有大方耍龍燈、撞月亮、除夕對歌、斗雞習俗、彝家火把節、大方漆器制作技藝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