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響水村 | 隸屬:響水鄉 |
區劃代碼:520521202215 | 代碼前6位:520521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600 |
城鄉分類:鄉中心區 | 分類代碼:210 |
地名由來:
原名”老小水。因河水急流,河水發出響聲,故當地居民就這河取名響水河,后在這里建房居住,人越來越多,后稱響水。
基本介紹:
響水村位于大方縣西北部,距縣城23公里,北面與涼水村接壤,南與以拉村接壤,東與竹園鄉老街村拉壤,西與前進村接壤。東西相距1.7公里,南北相距1.6公里,總土地面積4.6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158.1畝,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海拔高1340米,年日照1163小時,日均氣溫13.45℃,降雨量976毫米,無霜期265天。
全村17個村民組,1337戶,3450人,少數民族人口1450人,占總人口的32%。地貌屬高原山地,南北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植被種類多樣,闊葉林和針葉林交錯分布,主要有赤松、馬尾松、杉、漆、桃、李、杏梨等。動物有馬、牛、豬、兔等,中藥材有杜仲、黃柏、銀花、半夏、黨參、何首烏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為響水基層人民公社響水管理區響水村。
1984年撤社建鄉時為響水區響水鎮響水村。
1991年12月建鎮并鄉撤區時為響水彝族白族仡佬族鄉響水村。
2003年7月,大方縣人民政府批復,響水村與響水居民委員會合并,設立響水社區居民委員會,2021年10月恢復為響水村,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響水村附近有織金洞、百里杜鵑風景區、威寧草海自然保護區、赫章阿西里西韭菜坪旅游景區、九洞天等旅游景點,有威寧火腿、大方天麻、大方皺椒、赫章核桃、威寧黨參等特產,有蘆笙舞(滾山珠)、彝族撮泰吉、彝族服飾、蠟染技藝(織金苗族蠟染)、金沙薅秧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