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羊場鎮 | 隸屬:大方縣 |
區劃代碼:520521104 | 代碼前6位:520521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600 |
轄區面積:約9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8萬人 |
人口密度:約202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6個社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羊場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羊場居委會成立于1992年8月,現有居民住宅樓12棟,住戶530戶,常住人口1100人,流動人口60人,轄區單位69個,其中機關單位1個,學校2個,醫…[詳細] |
航發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決定在昆明籌建我國第一個航空發動機制造廠后取名航發社區居委會。…[詳細] |
坪寨社區 | ~004 | 鎮鄉結合區 | 坪寨村位于羊場鎮西北面,距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總面積9.05平方公里,轄13個村民組,年末總戶數1164戶,總人口3967人,少數民族人口507人…[詳細] |
桶井社區 | ~005 | 鎮鄉結合區 | 桶井村位于羊場鎮的東南面,距大方縣城15公里,貴畢公路,清畢公路橫穿全境,距鎮政府1.5公里,全村總面積9.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46畝,林地31…[詳細] |
穿巖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穿巖村位于大方縣城南郊,距縣城11公里,海拔高度1472——1658米,全年日照天數240天左右,居住漢、苗、彝、白、仡佬等六個民族,轄27個村民組1…[詳細] |
隴公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隴公村位于大方縣城東南面,村委會所在地距大方縣城10公里,全村共25個村民組,總面積19.76平方公里,1495戶,總人口5231人,其中農業人口50…[詳細] |
朱仲河村 | ~204 | 村莊 | 朱仲河村位于羊場鎮東北面,距政府所在地3.5公里,總面積3.6平方公里,下轄巖頭、田壩、核桃、麻窩、火鬧、箐口共6個村民組,耕地面積887.72畝,其…[詳細] |
龍井村 | ~205 | 村莊 | 龍井村位于羊場鎮東南面,距羊場政府所在地9公里,海拔高度1372-1668米,全年日照天數240天左右,。居住漢、苗、彝、蒙古等六個民族,轄4個村民組…[詳細] |
平壩村 | ~206 | 村莊 | 平壩村位于羊場東南角,距離羊場鎮7公里。全村轄3個村民組,236戶,768人居住有漢、彝、苗、仡佬、蒙古、布依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36戶128人。黨支…[詳細] |
新田村 | ~207 | 村莊 | 新田村位于羊場鎮東面,距政府所在地11公里,全村總面積8.18平方公里,所轄7個村民組。375戶、1309人,其中少數民族39戶、113人,耕地面積1…[詳細] |
石板村 | ~209 | 村莊 | 石板村位于羊場鎮的東面,離羊場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年日照天數240天左右,羊場鎮到六龍鎮的公路貫穿全村,村總面積為6762畝,五個村民組分別是:大坡…[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地羊場村,四面皆山,中間有壩子用以市場交易,故曰羊場。
基本介紹:
在大方縣東部。面積98平方公里。人口2.38萬,其中彝、苗、仡佬等民族占11.3%。轄1居委會、10村委會。1953年置羊場、隴公、媽米鄉。1958年撤鄉并入理化公社。1961年后析建隴公、羊場壩、海風口公社。1984年改置羊場鎮及隴公、媽米鄉。1991年合并置羊場鎮。鎮境多為石灰巖山地,多洞穴。有煤礦。產生漆。有中小學14所。鎮人民政府駐地羊場壩,在大方東南11公里。人口 1 600,有漢、彝、苗等民族。海拔 1 440 米。昔以“未”日趕場,故名。設農貿集市。有機械廠。321國道經此。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羊場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文化旅游:
臧如蘭墓位于羊場鎮穿巖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古墓葬。
中國航空發動機廠遺址中國第一航空發動機制造廠舊址位于貴州省大方縣羊場壩鎮烏鴉洞。原本,在抗日戰爭時期的1940年-政府是計劃將這個廠建在天生橋下的,但由于防空的原因,后來就改建在了同是烏鴉洞
歷史沿革:
民國屬大定府。
1953年4月,成立羊場鄉。
1958年9月,羊場鄉改公社;同年11月,公社改管理區。
1961年10月,與隴公管理區合并為羊場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3年3月,隴公分出。
1984年,改置羊場鎮。
1991年12月,撤區并鄉建羊場鎮。
區劃: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羊場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