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甕賞村 | 隸屬:金山街道 |
區劃代碼:522702001206 | 代碼前6位:52270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J |
長途區號:0854 | 郵政編碼:5580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該地名來源于傳說,以前此地地勢復雜,土匪較多,許多土匪經常在此地搶劫,因一次當地百姓奮起反抗,許多人被無辜殺害,河流被鮮血染紅,幸存的人們悲痛之余為無辜死去的群眾處理后續喪事,故而得名務喪。后當地人認為此地名不吉利,取其諧音改名為甕賞,因該地旅游資源豐富,有紗帽山、火燒嶺等山水風光和景觀奇特的麻秧洞,故而得名。
基本介紹:
甕賞村位于福泉市岔河鄉西南面,距岔河鄉政府所在地7公里,平均海拔1220米,全村轄3個村民組,16個自然村寨,293戶,899人,甕賞村土地總面積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35畝,其中田1164畝,土171畝,荒坡、荒地、林林面積5270畝,水土流失面積232畝,人均實際耕地1.3畝,人均基本農田0.5畝,人均林木4.1畝,中低產田土面積占耕地面積的71%,全村主產水稻、玉米、馬鈴薯,經濟作物以油菜為主,有完小1所,完小同時是甕賞村遠程教育接收播放站點,并建有圖書室、村衛生室1個,現有沼氣池114口。2010年人均純收入2406元,有黨員28名,其中女黨員5人,少數民族黨員3人,結合保持0員先
歷史沿革:
甕賞,清朝末期(1912)為甕賞團,民國為保,隸屬仙橋鄉;1949年設為甕賞村,屬岔河鄉;1958年為甕賞大隊,屬岔河人民公社;1984年復村為甕賞村村民委員會,屬岔河鄉;2014年3月調整行政區劃,劃為金山街道辦事處。
周邊相關:
甕賞村附近有福泉古城、福泉雙谷生態公園、福泉黃絲江邊旅游度假區、蛤蚌河景區、“金谷福梨”農業觀光園、福泉灑金谷等旅游景點,有福泉梨、狗繃腸、染花土布、牙舟陶器、砂鍋粉、萬康樂苦蕎茶等特產,有牙舟陶器燒制技藝、龍水花燈、黃土哨陽戲、布依族二郎歌會、清水江殺魚節、福泉陽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