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石板井村 | 隸屬:頂云街道 |
區劃代碼:520424002202 | 代碼前6位:52042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G |
長途區號:0853 | 郵政編碼:5613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該村有一大石板底下常年出水,村民位水井地方聚居形成的自然村落,故名“石板井”。
榮譽排行:
2023年1月,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石板井村為第九批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2022年6月,石板井村入選第四批貴州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2022年4月,石板井村被列入安順市2022年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名單。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石板井村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基本介紹:
石板井村座落于頂云鄉政府旁,距頂云鄉政府1公里,距關嶺縣城5公里,320國道和鎮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轄12個自然村寨,16個村民組,860戶,3957人,共有黨員39人。全村共有耕地2515畝,其中田1615畝,地900畝。全村主要主要經濟收入靠從事農業和勞務輸出。
2007年以來,村黨支部圍繞經濟抓黨建,以科學發展為目標,以黨員干部帶頭致富為中心,組織全村的致富能手和黨員干部進行培訓,請種植專家和養殖專家來講課,學習技能,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以新型農民合作社為致富目標,種植300畝西紅柿、黃瓜示范種植園,人民群眾得到經濟實惠,支部開展各項工作都很順利。幾年來,我村一直都被評為示范村,20
歷史沿革:
1950年屬關嶺縣人民政府一區關索區公所管轄;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成為生產大隊,1958年12月關嶺縣與鎮寧縣合并為鎮寧縣,屬鎮寧縣管轄;1961年8月恢復關嶺縣,屬關嶺縣管轄;1984年3月,撤人民公社建鄉鎮制,生產大隊改為村;1991年撤區并鄉時沿用;2013年5月撤頂云鄉設頂云街道辦事處,由頂云街道辦事處管轄;2013年9月并村中石板井村保留原村名。
周邊相關:
石板井村附近有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九仙旅游景區、木城河水利風景區、關嶺天星洞、滴水灘瀑布、花江大峽谷等旅游景點,有關嶺火龍果、花江狗肉、關嶺牛、關嶺黃牛、關嶺桔梗、坡貢小黃姜等特產,有布依族土布制作工藝、關嶺苗族蘆笙舞、布依族六月六、盤江小調、關嶺苗族服飾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