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朗地處清水江北岸,居住在一條嶺上,四面明朗,寨名取為“高朗”。東界講略村,南界甘烏村,西界平秋鎮曉岸村,北界留紀村。地形西高東底,山高谷深,地勢崎嶇,海拔430米,東南面有清水江向北流,境內有三條小溪流,歸亮溪、歸見溪和南條溪。歸見溪發源于亞腦山腳流往高朗老寨右側匯合清水江,全長約3公里,灌溉田面積約60畝;歸見溪發源于巖有寨腳,流經高朗左側至平扣匯合清水江,全長約3.5公里,灌溉農田50余畝;南條溪發源于平秋鎮平岑寨,流經歸皎寨匯合清水江,灌溉農田30余畝。全村有林面積5284.5畝,耕地面積424畝,其中稻田282畝,旱地142畝。
據傳說,高朗寨彭劉祖先始于明洪武年間從江西省吉安府遷入,迄今已有600余年,歸皎龍姓于清朝中期從平秋魁膽遷入。明清時期為湖耳長官司轄,明國時期為錦屏縣轄,高朗屬第八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高朗建大隊設4個生產隊,1984年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為村民小組。
高朗村轄4個村民小組,170戶804人,全屬侗族。分布居住在高朗老寨、老義、干松、松洞益、園老、包望、里孔、平扣、上歸皎、下歸皎10個自然寨。共有:彭、劉、張、楊、龍、黃、補七個姓氏。歸皎寨龍姓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日過小年。屆時家家購“年貨”,打糍粑、殺雞,吃“年飯”時全家老小披蓑衣,戴斗笠,身邊擺著鋤頭、鐮刀等農具,蹲在地上吃肉喝酒,表示祭奠小年及天地。
農業經濟,糧食生產以水稻為主,其小麥、玉米、紅薯、太子參、豆類為次。林木以杉為主,松、竹、桐、油茶為次。蔬菜類,生產白菜、青菜、蘿卜、辣椒等;畜牧業,以飼養牛、豬、為主,2006年列為仔豬生產示范村。
高朗村與寨早村、八洋村、永寧村、打巖塘村、三板溪村、平略村、平敖村相鄰。
高朗村附近有隆里古城、黃哨山、三江水利風景區、茅坪古鎮、錦屏白水洞瀑布、隆里古建筑群等旅游景點,有茅坪香桔、錦屏腌魚、錦屏茶油、裕和腌魚、錦屏蜂蜜、錦屏薏仁米等特產,有十二詩腔苗歌、侗族歌鼟、河邊腔苗歌、錦屏侗年、造林習俗、青山界四十八苗寨歌會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