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中黃村 | 隸屬:高屯街道 |
區劃代碼:522631002209 | 代碼前6位:522631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H |
長途區號:0855 | 郵政編碼:5573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原名中黃橋村,明萬歷年間(1573-1619年).因建一座三拱石橋而得名,后簡稱中黃。
基本介紹:
中黃村位于黎平城北24公里(直線),原中黃鄉政府駐地。黎錦公路經街心過,亮江河流經村邊,地勢平坦,長條形聚落,是縣內較大集市之一。原名中黃橋,萬歷年間(1573-1619),因建一座三拱石橋而得名,后簡稱中黃。海拔387米,年均氣溫16℃,最高氣溫34-36℃,最低氣溫零下3-5℃,無霜期290天,東接茶山村,南連秧南村,西與錦屏新化鄉交界,北與盎寨村毗鄰。國土面積19942畝。
清道光年間設屯,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0年12月設鄉,1957年3月設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5月設鄉。
農業歷史悠久,主產水稻,其次油菜、西瓜、蔬菜、馬鈴薯、紅
歷史沿革:
清朝年間設屯,民國30年(1941年)設鄉。
中華人民其和國成立后,1950年12月設鄉,1951年為村,1957年3月設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設立中黃大隊,1984年5月設鄉,改稱中黃村村民委員會。
1992年撤鄉屬高屯鎮。
2015年屬高屯街道。
得名后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中黃村附近有黎平肇興侗文化旅游景區、黎平侗鄉風景區、翹街古城、肇興侗寨、少寨紅軍橋、黎平古城墻等旅游景點,有黎平香禾糯、黎平茯苓、黎平侗鄉油茶、黎平茶葉、侗家腌魚、黎平“雀舌茶”等特產,有侗族琵琶歌、黎平侗族大歌、侗戲、侗族鼓樓花橋建造技藝、君琵琶、規約習俗(侗族款約)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