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勺窩鎮 | 隸屬:納雍縣 |
區劃代碼:520525114 | 代碼前6位:520525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3300 |
轄區面積:約71.4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8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60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黃河壩 | |
下轄地區:8個社區、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黃河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黃河村幅員面積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7.65畝,有荒山2500畝,退耕還林面積100畝,全村四個組,242戶,有總人口853人,其中,男 人…[詳細] |
齊興社區 | ~006 | 鎮鄉結合區 | 沙土村與汗齊腳村合并,取團結齊興興旺發達之意命名。…[詳細] |
湖壩社區 | ~007 | 鎮鄉結合區 | 湖壩村基本情況
湖壩村面積1.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78畝,農田37畝,退耕還林3321畝。全村四個小組,有總人口956人,其中男 496 人,…[詳細] |
新天地社區 | ~010 | 鎮鄉結合區 | 沒天地村位于勺窩鄉政府東北面,距鄉政府約1公里,有辦公室200平方米,全村面積4.3平方公里,農業人口2348人,13個村民小組,有耕地1226畝,主…[詳細] |
水溝社區 | ~015 | 鎮鄉結合區 | 水溝村耕地面積1.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29.4畝,有荒山300畝,河灘(荒灘)100畝,水域面積100畝,退耕還林6畝。全村有8個村民組,403戶…[詳細] |
香車河社區 | ~019 | 鎮鄉結合區 | 香車河村幅員面積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94畝,有荒山6畝,河灘(荒灘)15畝,水域面積15畝,森林1600畝;退耕還林面積250畝。全村5個組,…[詳細] |
壓落社區 | ~020 | 鎮鄉結合區 | 壓落村幅員面積7.2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1200 畝,有荒山 1200 畝,河灘(荒灘800畝,水域面積 400畝,森林 500 畝;退耕還林面…[詳細] |
中心社區 | ~022 | 鎮鄉結合區 | 中心村幅員面積1.8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31畝,退耕還林面積250畝。全村13個組,645戶,有總人口2665人,其中:男1360人,女1305人…[詳細] |
嶺崗村 | ~202 | 村莊 | 嶺崗村幅員面積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68畝,有荒山120畝,退耕還林面積47畝,全村6個村民組,374戶,有總人口1548人,其中,男769人,…[詳細] |
糯谷珠村 | ~211 | 村莊 | 依山傍水的糯谷珠村
糯谷珠村幅員面積1875畝,耕地面積1040畝,有荒山475畝;退耕還林面積300畝。全村13個組,600戶,有總人口223…[詳細] |
勺窩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勺窩村位于勺窩鄉東南部,距納雍縣城12公里,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耕地770畝,轄7個村民組1350人,邊區內有年產9萬噸的煤礦三對,有集休閑、…[詳細] |
高石坎村 | ~216 | 村莊 | 高石坎村基本情況
高石坎村1.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92.5畝,有荒山400畝,森林200畝;。全村5個組, 185戶,有總人口712…[詳細] |
務井村 | ~218 | 村莊 | 務井村幅員面積4.9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476畝,有荒山1800畝,河灘(荒灘)300畝,森林1000 畝;退耕還林面積1436畝。全村10 個組,…[詳細] |
巴雍村 | ~219 | 村莊 | 古彝語巴雍為小河之義。清康熙四年(1665年)屬大定府親轄地親轄地嘉禾里,民國三十年(1941年)納雍縣成立后屬納雍縣第二直屬聯保,1950年屬納雍縣…[詳細] |
魚塘坎村 | ~220 | 村莊 | 魚塘坎村基本情況
魚塘坎村村幅員面積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1120 畝,有荒山 800 畝,河灘(荒灘) 畝,水域面積 畝…[詳細] |
五一村 | ~222 | 村莊 | 五一村村基本情況
五一村幅員面積5.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45.25畝,有荒山1000 畝,森林3412 畝;退耕還林面積1416畝。全…[詳細] |
聯新村 | ~223 | 村莊 | 合并原大沖口村、群興村、六營村為聯新村,寓意聯合起來。…[詳細] |
地名由來:
勺窩鎮因鎮人民政府駐地原名杉木箐,古彝語地名為“勺窩”(杉木),因此得名。
基本介紹:
勺窩鄉位于縣城西南面,鄉政府駐地黃河壩距縣城約18公里,東經105度11分至105度18分,北緯26度42分至26度98分,東與雍熙鎮相鄰,南接骔嶺鎮,西抵豬場鄉自新一帶,北連龍場鎮,東西寬約10公里,南北長約9.8公里,總面積為71.41平方公里。
勺窩鄉彝語譯成漢族是杉木的意思,現勺窩鄉轄撤并建并的巴雍、杓可、法地、勺窩四個老鄉區域,據有關資料考證,1941年前為大定府管轄,后劃歸納雍。1958年初步進入社會主義時期,勺窩與楊家營合并成立了田壩人民公社,法地、杓可、巴率合并成幸福人民公社;1984年組建為鄉級人民政府,1991年撤并建,以勺窩、法地、杓可、巴雍合并建立勺窩鄉人民政
榮譽排行: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勺窩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勺窩鎮第四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年(1941年)前,為大方縣管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納雍縣時劃歸納雍。
1958年前,為田壩鄉,后與楊家營合并成田壩公社。
1981年,更名勺窩公社。
1984年,改勺窩鄉。
1991年,勺窩、法地、杓可、巴雍4鄉合并為勺窩鄉。
2015年,撤銷勺窩鄉,設勺窩鎮。
區劃: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勺窩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