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白沙村 | 隸屬:白沙鎮 |
區劃代碼:520623102200 | 代碼前6位:520623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55100 |
城鄉分類:鎮中心區 | 分類代碼:121 |
地名由來:
因有白沙河流過,河沙是白色的沙,而得名白沙。
基本介紹:
白沙村屬白沙鎮政府所在的集鎮村,距石阡縣城38公里。東連小巖村,西接獅柳村,南鄰谷米寨村。北交大巖村。1955年建中心一、二,革新、群星、勞動等5個農業社,1958年合為五星大隊。1985年更為白沙行政村。轄7個自然村寨(白沙,白馬,場對門,柏楊坪,中寨,龍塘嘴,包家塘)。11個村民組,583戶,1774人。耕地面積1265畝,其中農田986畝。主產水稻,年產量4650噸。人勤物豐,友好好客,人杰地靈,山清水秀,礦藏資源豐富,有鐵、重金石、貝殼花大理石。如今已有多家投資商入住白沙投資開采。
文筆位于白沙集鎮東面文筆山上,相傳清朝乾隆年間,白沙一位姓盧的人考取翰林(現白沙煙葉站處即盧翰林居
文化旅游:
鄭樵墓位于白沙鎮白沙村尖峰尾山近山腰處。墓原在白沙鎮越王山下,宋乾道九年(1173)丞相陳俊卿遷鄭樵墓于此,歷有重修,清嘉慶丁丑年(1817)重修,1984年又修,并向東、西、南擴大保護性墓
中共閩粵贛邊臨時代表大會舊址:吳氏公祠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白沙村西北1公里,為白沙吳姓祖祠,建于清末,坐西朝東,中軸線上為大門、前廳、天井、正廳、前廳兩邊各有回廊與正廳相連。正廳面闊
自由縣縣衙舊址類別:古建筑時代:民國地址:伊川縣白沙鎮白沙村
白沙祖宮位于涵江區白沙鎮白沙村。白沙祖宮由白沙祖宮和昭惠新宮組成。白沙祖宮創建于宋紹興十三年(1143),清乾隆年間重建,1988年修。坐南朝北,單進合院式。通面闊14.9米,通進深17.1
醫靈堂位于雷州市白沙鎮白沙村公路村北邊。堂二進,中有拜亭,主殿硬山頂,面寬進深各三間,內祀炎帝神農氏。神農賞白草,俗稱醫靈大帝,廟創于宋。明萬歷26年知縣秦懋義重建,后經道光,同治年間先后重
歷史沿革:
2010年得名,沿用至今。
1943年,石阡實行新縣制,廢除之前的的區級組織,設置鄉鎮保甲,設立白沙甲級鄉。
1950年2月設立三個區18鄉鎮,隸屬三區。
1950年7月,改置3區為6區5鎮,隸屬五區。
1953年,設立白沙區白沙鄉。
1958年,白沙鄉改稱白沙公社;白沙村改稱白沙大隊。
1984年,白沙公社改稱白沙鄉;白沙大隊改稱白沙村。
期間隸屬白沙區白沙鄉(公社)。
1992年“撤并建”,由白沙區的白沙鄉、
周邊相關:
白沙村附近有夜郎古泉旅游景區、石阡溫泉、樓上古寨、佛頂山溫泉小鎮、石阡萬壽宮、五德桃源旅游景區等旅游景點,有石阡苔茶、石阡土雞、石阡香柚、石阡豆腐乳、草凳、石阡泡椒等特產,有仡佬毛龍節、石阡木偶戲、說春、侗族悄悄年、仡佬族敬雀節、仡佬族民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