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普興村 | 隸屬:河壩鎮 |
區劃代碼:520623107201 | 代碼前6位:520623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551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考證,春秋戰國時期貴州存在的大夜郎國,其先民為江南百濮族的一支,史稱“濮人”、“裔”。“普”是“濮”的同音異寫,取名為普新,后又由普新更名為普興,故得名普興村。“移房造田,整個村遷往靠山的山腳-帶,距原地約500米,仍稱普子。普興,對移民搬遷居民的祝愿。
基本介紹:
普興村位于石阡縣西部,據河壩場鄉政府所在地1公里。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390戶,總人口1701人
--人口總數:1701人農業人口:1691人非農業人口:2人
--行政區面積: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00.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仡佬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蒙古族等發展口號:科學發展
--所轄村:石砣、唐家營、石龍門、老房子、大坡、中普、下普、上普一、上普二、雷公寨生產總值:289.0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水果、傳統種植名特產品:水果辦公所在地:河壩場鄉普興村
普興村與雙橋村、印屯村、和平村、高屯村、甕坪村、王坪村、坪中村、連山村、金巖村、美星村、小江村、黎家坪村、中宅村、深溪村相鄰。
歷史沿革:
民國32年(1943年),石阡實行新縣制,廢除之前的的區級組織,設置鄉鎮保甲。
設立樂回乙級鄉。
1950年2月行政氏國區劃調整,設立三個區18鄉鎮。
隸屬三區。
1950年7月,改置3區為6區1鎮。
隸屬六區。
1953年,設立本莊區河氏壩鄉。
1958年,河壩鄉改稱河壩公社;普新村改稱普新大隊。
1984年,河壩公社更名河壩場鄉;普新大隊改稱普新村。
期間隸屬河壩鄉(公社),1984年至1991年,隸屬河壩鄉。
周邊相關:
普興村附近有夜郎古泉旅游景區、石阡溫泉、樓上古寨、佛頂山溫泉小鎮、石阡萬壽宮、五德桃源旅游景區等旅游景點,有石阡苔茶、石阡土雞、石阡香柚、石阡豆腐乳、草凳、石阡泡椒等特產,有仡佬毛龍節、石阡木偶戲、說春、侗族悄悄年、仡佬族敬雀節、仡佬族民歌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