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紅豐村 | 隸屬:亭子壩鎮 |
區劃代碼:520624114200 | 代碼前6位:52062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651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美好象征,紅色豐收之意。
基本介紹:
紅豐村與亭子壩鄉政府駐地相鄰,東靠胡家灣鄉包家,南連本鄉新江村,西鄰本鄉亭子壩社區,北與本鄉幸福村接壤。地處東經107°53′-108°00′,北緯27°54′-28°01′之間,轄9個村民組(巴塘山、馬大椏、大灣、水井、田壩、張村、塘上、塘下、小井頭),全村374戶1376人。全村地貌以山間為主,海拔700-900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年平均溫度15.5℃,森林覆蓋率42.21%。
全村總面積8.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75畝,境內盛產優質大米、玉米、馬鈴薯、小麥、大豆等農作物。水資源豐富,黨支部有黨員25人。紅豐村加強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實現“五個好”
歷史沿革:
明代分屬務川、安化、印江、松桃、蠻夷司等縣、司轄地。
總屬思南宣慰司。
清康熙年間,屬石阡府鳳泉縣。
民國三年(1914年)撥入思南;民國四年(1915年),屬北區天山鄉。
1951年至1956年以現鄉境地分設4個鄉:即南溪鄉(駐甘溪)、金雞巖鄉(駐金雞巖)、亭子壩鄉(駐亭子壩)、沙坨鄉(駐打米埡)。
屬三區(張家寨區)。
1958年,合并為亭子壩人民公社。
1963年為紅豐生產大隊,屬張家寨區亭子壩公社管轄。
周邊相關:
紅豐村附近有思南溫泉石林旅游景區、思唐古建筑群、烏江騰龍峽、郝家灣、思南府文廟、思南石林等旅游景點,有思南黃牛、思南土家香腸、思南花甜粑、龍鳳花燭、思南綠豆粉、思南斗笠等特產,有思南花燈戲、烏江船工號子、上元沙洲節、仡佬毛龍節、松桃苗繡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