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寨安村 | 隸屬:烏羅鎮 |
區劃代碼:520628107220 | 代碼前6位:520628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541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村駐地寨安壩,此處地勢低洼,地處小溪旁,但從未被水淹,甚為安全,故名寨安壩。民國1年稱烏羅鄉第二保,1952年為寨安鄉,1958年為寨安大隊,1985年改為村,以所在居民點名稱(寨安壩)得名的群眾自治組織。
基本介紹:
寨安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寨,與烏羅鎮政府相鄰,全村410余戶,1700多人。是全鎮種植脫毒馬鈴薯的基地。有漢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居住。全村主要以種植為主,發展特色經濟,畜牧業養殖,建筑業等。松印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來,寨安村在鎮黨委和村委班子的正確領導下,相繼涌現了一批優秀的致富帶頭人,他們有愛心企業家、-劉元明,科技致富能手曹繼軍,有貴州日報曾經報道過的身殘志堅的鄉村屠戶大王李家高等。由于人均生產總值的大大提高,昔日破舊不堪的爛木房如今已是二層樓的磚瓦房,水泥路更是通到了家家戶戶。夜幕降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漫步于村民活動中心、廣場,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好不快活!
榮譽排行:
2025年3月,被命名為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
歷史沿革:
民國33年(1944),寨安為烏羅鄉第二保,1950年3月1日,建立烏羅鄉時,成立寨安村屬之;1952年10月,置寨安鄉,將寨安村劃歸寨安鄉管轄;1956年8月,撤寨安鄉并入烏羅鄉,寨安村隨之;1958年11月,全縣實行公社化時,為寨安大隊,屬烏羅公社管轄;1959年1月,寨安大隊屬烏羅管理區管轄;1984年,寨安大隊改寨安村,屬烏羅鄉管轄;1985年1月,鄉改鎮,寨安村屬烏羅鎮管轄至今。
周邊相關:
寨安村附近有苗王城風景區、歐百川故居陳列館、松桃云落屯懸棺葬、寨英村古建筑群、寨英古鎮、松桃虎渡口遺址等旅游景點,有松桃桐油、松桃爛糊橋米豆腐、松桃鹵鴨、蒿菜粑、紫色紅薯、黔東草海生態鵝等特產,有松桃苗繡、寨英滾龍、松桃儺戲、后硐茶燈、巴狄雄薩滾、苗族“六月六”情人節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