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苗哨溪村 | 隸屬:壩黃鎮 |
區劃代碼:520602101210 | 代碼前6位:520602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D |
長途區號:0856 | 郵政編碼:5543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該地曾為苗族人居住在溪溝邊上而得名。
基本介紹:
苗哨溪村位于壩黃集鎮西部,東與龍井村和泥哨村相連,南與江口縣壩盤鄉和龍井村接壤,西北與江口縣桃映鄉交界,距壩黃集鎮14公里。苗哨溪村由原苗哨溪村、向家溝村撤并而成,全村總面積16.7平方公里。轄22個村民小組,572戶2262人,有7個黨小組50名黨員。屬省級一類貧困村。
全村現有耕地1375.5畝,其中:田997畝,土378.5畝。有天然林、經果林、楠竹等林地13639畝,森林覆蓋率達69%,是全鎮天然林保護最完好的村。村里主產紅薯、馬鈴薯、大米、油菜、玉米、花生等農產品。糧食總產量年均在860噸,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左右。苗哨溪村常年有460余人在外務
榮譽排行:
2019年1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苗哨溪村榜上有名。
歷史沿革:
1949年11月,為長坪鄉第五保,下轄艾家溝、墥上、茶樹園、大院子、墥田、蘇木塘、垱頭、尖坡、鄧基坡、反坡、洞坪、徐家、魚梁洞、牛場、田壩、新屋、樊家、竹園、青杠、翠坪、曹家坡、店上等22個甲。
1950年10月,建立新政權,廢第五保建立第五行政村,隸屬長坪鄉公所。
1953年9月,第五行政村撤銷。
1956年9月,由艾家溝、墥上、茶樹園、大院子、墥田、蘇木塘、垱頭、尖坡、鄧基坡、反坡、洞坪、徐家、魚梁
周邊相關:
苗哨溪村附近有中南門古城(銅仁古城)、九龍洞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明邊城景區、百花渡旅游景區、紅董旅游景區、錦江水利風景區等旅游景點,有銅仁紅薯粉絲、銅仁珍珠花生、白水貢米、黃豆沙面糖糍粑、野生牛肝菌、銅仁葛根精粉等特產,有銅仁賽龍舟、仡佬毛龍節、松桃苗繡、思南花燈戲、石阡木偶戲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