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織金縣 | 隸屬:畢節市 |
區劃代碼:520524 | 代碼前6位:520524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2100 |
轄區面積:約2867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1.57萬人 |
人口密度:約285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城關鎮 | |
下轄地區:7個街道、16個鎮、10個鄉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雙堰街道 | 8.22萬人 | 147km2 | 雙堰街道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管轄的一個街道,地處織金縣縣城東北部,東與桂果鎮毗鄰,東南、南鄰珠藏鎮,西接金鳳街道辦事處、北接文騰街道辦事處。
轄區面…[詳細] |
文騰街道 | 6.73萬人 | 文騰街道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管轄的一個街道,總面積約29.3平方公里,總人口36168人。距縣政府1公里,距鎮機關駐地3公里。
2013年6月,貴州…[詳細] | |
金鳳街道 | 1.18萬人 | 金風街道辦事處由原城關鎮分出而設。位于織金縣城西面,東接文騰,南鄰后寨,西連中寨,北靠綺陌。總面積67.14平方公里,轄10個行政村,96個村民組64…[詳細] | |
三甲街道 | 2.66萬人 | 86km2 | 在織金縣中部偏東北。面積86平方公里。人口2.15萬,其中白、苗、彝、布依、水等民族占26%。轄14村委會。1949年為三甲鄉。1953年析設三甲、大…[詳細] |
綺陌街道 | 2.78萬人 | 80km2 | 在織金縣中部偏北。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4萬,其中苗、彝、仡佬、布依等民族占20%。轄16村委會。1949年屬瑞雪鄉。1953年析設綺陌、二塘、阿…[詳細] |
八步街道 | 3.08萬人 | 101km2 | 在織金縣北部。面積101平方公里。人口3.31萬,其中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占15.7%。轄2居委會、21村委會。1949年為碧云鄉。1953年析設…[詳細] |
惠民街道 | 2.51萬人 | 2019年,織金縣設置惠民街道。惠民街道轄原三甲街道的惠民社區、惠澤社區、恒大社區、涌潮社區、木戛社區、尖山社區、干壩社區、箐腳社區,街道辦事處駐惠民…[詳細] | |
桂果鎮 | 1.88萬人 | 98km2 | 在織金縣中部偏東南。面積98平方公里。人口2.12萬,其中彝、苗、布依等民族占6.6%。轄1居委會、14村委會。1949年為桂果鄉。以桂花、果底兩村各…[詳細] |
牛場鎮 | 2.79萬人 | 108km2 | 在織金縣東部。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3.61萬,其中苗、彝、布依等民族占5.8%。轄1居委會、28村委會。1949年前為文城鎮,沙壩等地屬桂果鄉。1…[詳細] |
貓場鎮 | 4.07萬人 | 97km2 | 在織金縣東南部。面積97平方公里。人口3.42萬,其中苗、彝、仡佬、布依等民族占11.1%。轄1居委會、19村委會。1949年為興文鎮。1953年析設…[詳細] |
化起鎮 | 2.61萬人 | 96.3km2 | 化起鎮位于織金縣東部,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06°00′與北緯26°42′之間,距縣城43公里,分別與龍場、大平、自強、馬場、牛場、普翁、納雍等7個鄉…[詳細] |
龍場鎮 | 1.83萬人 | 80km2 | 在織金縣東部。面積80平方公里。人口2.43萬,其中苗、彝、仡佬、布依等民族占37%。轄1居委會、20村委會。1949年為騰龍鎮。1951年改設鄉。1…[詳細] |
以那鎮 | 2.47萬人 | 86km2 | 在織金縣北部。面積86平方公里。人口3.16萬,其中苗、彝、布依、仡佬等民族占6.6%。轄2居委會、17村委會。1949年為復興鎮。1953年析設以那…[詳細] |
三塘鎮 | 3.3萬人 | 131km2 | 在織金縣西部。面積131平方公里。人口2.8萬,其中彝、苗等民族占29%。1949年為三塘鄉。1953年析設三塘、大方寨、補路、落處、平寨鄉。1958…[詳細] |
阿弓鎮 | 2.52萬人 | 100km2 | 在織金縣西南部。面積100平方公里。人口2.45萬,其中彝、苗、仡佬、水等民族占19.1%。1949年屬風西鄉。1953年析設尚寨、吹聾、普嘎、阿弓鄉…[詳細] |
珠藏鎮 | 3.35萬人 | 131km2 | 在織金縣南部。面積131平方公里。人口3.59萬,其中苗、彝、水等民族占18.9%。轄1居委會、21村委會。1949年為風達鄉,后改珠藏鄉。1953年…[詳細] |
中寨鎮 | 1.35萬人 | 中寨鄉位于織金縣城西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05°39′,北緯26°41′之間,東與城關鎮,南與后寨苗族鄉,西與雍縣,北與板橋鄉以及以那鎮接界,距縣城約…[詳細] | |
馬場鎮 | 1.72萬人 | 71km2 | 馬場鄉為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的一個鄉,位于貴州省織金縣東部,東與清鎮市、平壩縣隔河相望,西與牛場鎮接壤,南與營合鄉毗鄰,北連自強鄉為界。地理環境優越…[詳細] |
板橋鎮 | 1.4萬人 | 64km2 | 在織金縣北部,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2.21萬,其中布依、苗等民族占5%。轄13村委會。1949年屬復興鎮和德普鄉。1953年析設板橋、多吉鄉。195…[詳細] |
白泥鎮 | 1.8萬人 | 68km2 | 在織金縣西南部。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2.12萬,其中苗、彝等民族占6.1%。轄15村委會。1949年為白泥鄉。1953年析設白泥、水營、煤箐、倮木鄉…[詳細] |
少普鎮 | 2.72萬人 | 90km2 | 在織金縣南部。面積90平方公里。人口2.83萬,其中彝、苗、仡佬等民族占20.4%。轄25村委會。1949年為少普鄉。1953年析設少普、化董、文筆等…[詳細] |
熊家場鎮 | 1.73萬人 | 93km2 | 在織金縣南部。面積93平方公里。人口2.14萬,其中苗、彝等民族占11.2%。轄18村委會。1949年為嶺南鄉。1953年析設新麥、嶺南、木汪、打刮鄉…[詳細] |
黑土鎮 | 1.46萬人 | 99km2 | 在織金縣南部。面積99平方公里。人口2萬,其中苗、彝等民族占16%。轄18村委會。1953年置八甲、黑土、高山鄉。1958年撤鄉并入珠藏公社。1962…[詳細] |
自強苗族鄉 | 8728人 | 53km2 | 在織金縣東部。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1.24萬,其中苗、彝、仡佬等民族占47.5%。轄11村委會。1949年為自強鄉。1958年撤鄉建公社,后并入龍場…[詳細] |
大平苗族彝族鄉 | 1.18萬人 | 大平鄉位于貴州畢節地區織金縣。下轄:
520524202201 210 大平村委會
520524202202 220 石板村委會
52052…[詳細] | |
官寨苗族鄉 | 1.99萬人 | 63km2 | 在織金縣北部。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2.14萬,其中苗、彝、布依、仡佬、水等民族占28.5%。轄16村委會。1949年分屬安東鄉和碧云鄉。1953年析…[詳細] |
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 | 2.04萬人 | 105km2 | 在織金縣北部。面積105平方公里。人口2.8萬,其中布依、苗、彝等民族占25%。轄22村委會。1949年為清和鄉。1953年析設茶店、店子、海馬、沙桂…[詳細] |
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 | 2.65萬人 | 金龍鄉位于貴州畢節地區織金縣。下轄:
520524205201 210 老街村委會
520524205202 220 細木村委會
52052…[詳細] | |
后寨苗族鄉 | 1.84萬人 | 110km2 | 后寨苗族鄉為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的一個民族鄉,位于織金西部,東經105°36′,北緯26°36′,距縣城26.4公里,東接城關鎮、珠藏鎮,北臨納雍縣…[詳細] |
雞場苗族彝族鄉 | 3.11萬人 | 108km2 | 在織金縣西南部。面積108平方公里。人口2.77萬,其中苗、彝、布依等民族占27%。轄24村委會。1949年為鳳西鄉。1953年析設雞場、白泥塘、落處…[詳細] |
實興鄉 | 1.3萬人 | 90km2 | 在織金縣南部。面積90平方公里。人口1.65萬,其中苗、彝等民族占9.6%。轄13村委會。1949年為興隆鄉。1953年析設實興鄉、干河鄉。1958年…[詳細] |
上坪寨鄉 | 1.09萬人 | 58km2 | 在織金縣東南部。面積58平方公里。人口1.6萬,其中苗、彝、仡佬等民族占20.6%。轄14村委會。1949年為祝實鄉。1953年析設克老壩、上坪寨、五…[詳細] |
納雍鄉 | 1.32萬人 | 51km2 | 在織金縣東部,六沖河下游南岸。面積51平方公里。人口1.85萬,其中彝、苗、仡佬等民族占13.5%。轄12村委會。1949年屬東安鄉。1953年析設東…[詳細] |
地名由來:
織金原名比那(喇),為彝語地名,康熙四年以漢語命名為'平遠'意即平定西南邊遠之地。因廣東有平遠縣,貴州有平越縣,名重音混,故更今名。織金一名系因城東30里許桂果田壩得名。桂果舊稱織金綺陌,是古時織金通往省城的大道,壩長40華里,寬4公里,是縣內水稻生產區之一。每當桂花飄香之時,稻谷成熟,金風習習,谷浪翻滾,猶如'金'絲在織機內穿梭,故名織金,為漢語寓意地名,壩中的河流也因此而稱為織金河。
基本介紹:
織金縣轄11個鎮、13個鄉、8個民族鄉:城關鎮、桂果鎮、牛場鎮、貓場鎮、化起鎮、龍場鎮、八步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三甲白族苗族鄉、自強苗族鄉、大平苗族彝族鄉、官寨苗族鄉、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后寨苗族鄉、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中寨鄉、綺陌鄉、普翁鄉、實興鄉、馬場鄉、上坪寨鄉、營合鄉、納雍鄉、板橋鄉、白泥鄉、少普鄉、熊家場鄉、黑土鄉。
地理位置
織金縣位于貴州中部偏西,畢節地區之東南。地處烏江上游六沖河與三岔河交匯的三角地帶.縣城東至貴陽約151公里,南距安順約95公里,北距畢節約129公里;境內東西長82.5公里,南北寬66公里,總面積2868平方公里。
榮譽排行:
2024年11月,被列為2024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2024年9月,入選2024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第82位。
2024年6月,2024年全國縣域文旅融合發展潛力100強發布,織金縣名列第17位。
2023年8月,織金縣入選2023年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
2022年12月,織金縣被認定為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1年11月,織金縣上榜2021中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強縣市。
2021年8月,織金縣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織金縣人口數量為81.57萬人,位列畢節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貴州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0位。
歷史沿革:
1914年稱織金,沿用至今。
織金自古即為仡佬族東山部聚居。
商、周時屬鬼方,春秋時屬牂牁國,戰國時屬大夜朗國。
秦、漢為巴郡、益州牂牁郡下屬的漢陽縣,晉時屬寧州牂牁郡地,南北朝時屬寧州轄制或羈縻。
唐時因彝族穆阿扯襲占東山部而更名為毗那,屬羅甸國,宋時屬紹慶府腪州。
元時屬八番順元宣慰司亦溪不薛地的雷坡、磨坡、高橋、市北洞長官司,明時屬貴州宣慰使親領十三則溪的隴胯、的都、朵里、阿架四則溪地。
清康熙五年(1
區劃: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