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楓香村 | 隸屬:松山街道 |
區劃代碼:520425001206 | 代碼前6位:520425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貴G |
長途區號:0853 | 郵政編碼:5508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該地以前有一棵相當龐大的楓香樹,據說樹倒的時候根部在寨上,樹枝在河邊,有一仗多遠,所以取名為楓香寨,故以此得名。
基本介紹:
楓香村位于松山鎮東南面,距紫云縣城9公里,全村共轄10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共311戶1310人,少數民族占全村總人口的97.8%,以布依族為主,耕地面積913畝,農民人均收入1800元。
--人口總數:1310人 農業人口:1287人 非農業人口:23人
--行政區面積:5.3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913.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布依族,漢族 發展口號:養殖活村
--所轄村:楓香,擺共,蘇木,平寨,中院,懂玉,河邊,馬力光,破巖,擺購 生產總值:176.0 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農業,養殖
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城關區紹周鄉管轄,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屬望謨縣紫松人民公社新民管理區楓香大隊,1963年屬松山區新民公社楓香大隊,1965年紫云縣劃歸安順專區,1966年根據國務院(65)國議字33號文件,建立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以紫云縣行政區劃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行政區劃,其屬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松山區新民公社楓香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時,為新民鄉楓香村村民委員會,1991年建鎮并鄉撤區時,為松
周邊相關:
楓香村附近有紫云格凸河國家級風景區、大河苗寨、盲谷、大穿洞、紫云望天洞、穿上洞等旅游景點,有紫云冰脆李、紫云紅芯紅薯、板當苡仁米、紫云紅心紅薯、紫云花豬、紫云藍莓等特產,有戈若民族服飾、亞魯王、銅鼓十二調、安順地戲、戈若民族服飾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