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和村 | 隸屬:和村鎮 |
區劃代碼:130406104213 | 代碼前6位:130406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冀D |
長途區號:0310 | 郵政編碼:0562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和村的最早記載見于唐代碑刻,距今至少已有1308年了。據出土于和村磚廠的《陳司馬墓志銘》載:“大唐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歲次癸丑十一月辛酉朔十二日壬申,會葬(陳司馬)于鼓山西七里、和村南一里半平原……”從這方墓志中,可以確定,和村在唐先天二年已經存在了,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北宋時期,和村分南和村、北和村。20世紀60年代,以新華街為界,街東為東和村,街西為西和村。
基本介紹:
西和村村名自六十年代初,和村大隊分開后,大體為和村南頭西南部規劃為西大隊,起名為西和村。歷史輝煌,文化先進,村內有多處的文化遺產,教學樓,名勝古跡,財神廟,大廟、菩薩廟,社會主義教育基地萬人坑。村藝術代表隊連續多年參加鎮、區匯演。
全村728戶,2452人,現有耕地面積1651畝。2007年通過文明生態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村內街道進行了部分硬化,植樹進行了綠化,街道墻壁進行了美化,組織清掃隊清理垃圾點,對街道環境衛生進行打掃,村容村貌實現了干凈、整潔、文明、衛生,自來水入戶率100%,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已達95%,主要經濟來源靠房屋租賃,場地租賃費。
西和村與東和村、杜莊村、曹莊村、大溝港村、東莊村、董家莊村、后連莊村、南八特村、北胡村、南胡村、北八特村、劉崗西村、崗頭村、李崗西村相鄰。
文化旅游:
和村萬人坑烈士公墓位于峰峰礦區和村鎮西和村南。和村萬人坑烈士公墓是邯鄲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邊相關:
西和村附近有和村萬人坑烈士公墓、響堂山風景名勝區、元寶山風景區、邯鄲彭城古鎮、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磁州窯富田遺址等旅游景點,有邯鄲日用瓷、彭城陶瓷、涉縣核桃、成安草莓、雞澤辣椒等特產,有磁州窯燒制技藝、葦子燈陣、峰峰王看煙火燈地、磁州窯燒制技藝、武安平調落子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