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靳于社區 | 隸屬:魏城鎮 |
區劃代碼:130434100036 | 代碼前6位:130434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社區 | 車牌代碼:冀D |
長途區號:0310 | 郵政編碼:056800 |
城鄉分類:鎮鄉結合區 | 分類代碼:122 |
地名由來:
明初馬、魏、孟、常、邢、靳六姓先民由山西省遷此,分別在一棵古榆樹周圍立莊,古榆樹枝葉茂盛,先民取村名榆村,并各冠以姓氏。后“榆”字演變為“于”。
基本介紹:
魏縣魏城鎮靳于村位于縣城西5.5公里,魏峰路南1公里處,東至王辛寨,南至賢孝門,西至后王村,北至劉莊,四周農田包圍。
一、基本情況:
相傳于洪洞遷居定居,該村有靳、趙、李、王四個姓氏開始定居,這四個姓氏中趙氏人口發展較快,現占全村人口的二分之一左右,相傳清末呂氏有一戶遷于該村至今一戶單傳數輩。
傳說中,明、清之間趙氏有一名探花,因舊社會文化落后均無記錄,只知道那座墳墓都說是探花墳。
民國時期靳氏佰福在大名任過官職,具體什么說不清楚。
清末民國時期由官僚封建社會的所致,出現很多賣兒賣女逃至外鄉妻離子散的數不勝數。
共產黨成立之后,我村廣大村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了土改,奮勇抗日,在解放戰
周邊相關:
靳于社區附近有魏縣廉政文化公園、魏縣神龜馱城文化公園、魏縣禮賢臺、古驛道、魏縣梨鄉水城水利風景區、五姓店古城等旅游景點,有魏縣鴨梨、魏縣土織布、郭家堂村大蔥、康疃白蘿卜、薛莊村涼粉、大白桃和水白杏等特產,有魏縣花布染織技藝、魏縣土紡土織技藝、孩模燒制技藝、魏縣饸饹制作技藝、魏縣傳統棉紡織技藝、魏縣冀南四股弦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