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上觀音堂鄉 | 隸屬:平山縣 |
區劃代碼:130131209 | 代碼前6位:130131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冀A |
長途區號:0311 | 郵政編碼:050400 |
轄區面積:約110.2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900人 |
人口密度:約1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上觀音堂村 | ~201 | 鄉中心區 | 上觀音堂始于明初,因村南建有觀音廟而且地處下觀音堂之上而名。…[詳細] |
駱駝安村 | ~202 | 村莊 | 駱駝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麻地溝村 | ~203 | 村莊 | 麻地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羅萬村 | ~204 | 村莊 | 羅萬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陳卜溝村 | ~205 | 村莊 | 陳卜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秋卜洞村 | ~206 | 村莊 | 秋卜洞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邢家灣村 | ~207 | 村莊 | 邢家灣村全村共45戶,118人,耕地83畝,其中黨員24人,“兩委”干部4人。耕地面積83畝。…[詳細] |
花木村 | ~208 | 村莊 | 花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坪村 | ~209 | 村莊 | 大坪村全村158人,58戶,其中黨員26人,“兩委”干部5人。村行政區域面積4.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1畝。村民年人均收入3225元,村民收入主要來…[詳細] |
古榆樹村 | ~210 | 村莊 | 古榆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上盤松村 | ~211 | 村莊 | 上盤松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盤松村 | ~212 | 村莊 | 下盤松村全村共124戶,351人,其中黨員24人,“兩委”干部5人。耕地面積97畝。…[詳細] |
磨子溝村 | ~213 | 村莊 | 磨子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李臺村 | ~214 | 村莊 | 李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沙坪村 | ~215 | 村莊 | 西沙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了魚溝村 | ~216 | 村莊 | 了魚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柏葉溝村 | ~217 | 村莊 | 柏葉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胡塔梁村 | ~218 | 村莊 | 胡塔梁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胡塔溝村 | ~219 | 村莊 | 胡塔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觀音堂村 | ~220 | 村莊 | 下觀音堂村全村共153戶,330人,其中黨員30人,“兩委”干部6人。耕地面積255畝。…[詳細] |
柏山村 | ~221 | 村莊 | 柏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上觀音堂始于明初,因村南建有觀音廟而且地處下觀音堂之上而名。鄉名因鄉政府建于此故名。
基本介紹:
上觀音堂鄉位于平山縣西北部深山區,東臨孟家莊鎮,南接下槐鎮,西與蛟潭莊鎮毗鄰,北與靈壽縣接壤,距縣城80公里,是“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和“抗日英雄”韓增豐的故鄉。全鄉總面積16.8萬畝,其中林地13萬畝,耕地5000余畝,屬山地類型,海拔508-2181米,北高南低,25度以上坡面約占40%,土壤70%為花崗巖、片麻巖,母質以褐土為主,PH值5.9—7.1,土層厚25-70cm。全鄉林業資源豐富,林木以油松、刺槐為主,森林覆蓋率77.3%,屬林業大鄉。滹沱河支流柳林河縱貫全境。
全鄉共轄21個村,2008年總人口1469戶,5008人,人均純收入951元,財政收入14萬余元。完成工業總產值33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河北省愛衛辦命名上觀音堂鄉為2022年度河北省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建屏縣蛟譚莊區。
1953年設鄉。
1958年9月,屬平山縣光宇公社。
1961年,改為上觀音堂公社。
1983年12月,社改鄉為上觀音堂鄉。
1988年秋卜洞鄉并入上觀音堂鄉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