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舊城鄉 | 隸屬:遷西縣 |
區劃代碼:130227204 | 代碼前6位:130227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鄉 | 車牌代碼:冀B |
長途區號:0315 | 郵政編碼:064300 |
轄區面積:約3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300人 |
人口密度:約24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郭溝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郭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龍王廟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龍王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舊城村 | ~202 | 鄉中心區 | 元時建大覺寺,寺外修院墻一周,寺如一小城,后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遂取名舊城。…[詳細] |
粳子峪村 | ~203 | 鄉中心區 | 明初,王、李兩姓遷至此地,王家占灘,李家占山。因當時該地澇洼,宜種粳子,借此取村名為粳子峪。…[詳細] |
唐溝村 | ~204 | 鄉中心區 | 唐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前河東寨村 | ~205 | 鄉中心區 | 前河東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后河東寨村 | ~206 | 鄉中心區 | 后河東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白溝村 | ~207 | 鄉中心區 | 白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10,為鄉中心區。…[詳細] |
巴家峪村 | ~208 | 村莊 | 該地北面有一山,名為黃牛頂,相傳南蠻子從此山挖走八個元寶。后人在山下(即村北)修了一廟,故為八寶寺。從此,人稱八寶峪。清代乾隆年間,王氏從豐潤縣大王莊…[詳細] |
大董溝村 | ~209 | 村莊 | 大董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吳家峪村 | ~210 | 村莊 | 吳家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碾子峪村 | ~211 | 村莊 | 碾子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銀洲峪村 | ~212 | 村莊 | 因清初建村時有人在此挖銀礦而得名 。…[詳細] |
北孫家峪村 | ~213 | 村莊 | 北孫家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榆樹峪村 | ~214 | 村莊 | 榆樹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元時建大覺寺,寺外修院墻一周,寺如一小城,后因年久失修,破舊不堪,遂取名舊城。
基本介紹:
遷西縣轄鄉。1953年建舊城鄉,1958年屬紅專公社,1961年建上城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4公里。面積34平方公里,人口0.8萬。大(同)秦(皇島)鐵路、三(屯營)撫(寧)公路過境。灤河流經南境。轄舊城、榆樹峪、北孫家峪、銀洲峪、碾子峪、巴家峪、粳子峪、前河東寨、后河東寨、白溝、大董溝、吳家峪、郭溝、唐溝、龍王廟15個村委會。農業主產小麥、玉米、大豆。牧養牛、羊、豬。盛產板栗。
歷史沿革:
1946年前屬遷安縣,1947年設遷西縣時劃入第一區,1953年建舊城鄉,1956年撤區并鄉時保留原鄉,1958年為紅專(東荒峪)公社舊城大隊,同年12月隨公社并入遷安縣,改稱舊城管理區,1961年6月復歸遷西縣,建舊城公社,1984年3月公社改鄉,命名為舊城鄉,并沿用此名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