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河北省 > 邢臺市 > 威縣 > 洺州鎮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洺州鎮

[移動版]
地名:洺州鎮隸屬威縣
區劃代碼:130533100代碼前6位:130533
行政區域:河北省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冀E
長途區號:0319 郵政編碼:054000
轄區面積:約63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10.7萬人
人口密度:約1698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7個社區、50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光明社區~002鎮中心區
光明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安泰社區~003鎮中心區
安泰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自強社區~004鎮中心區
自強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迎成社區~005鎮中心區
迎成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洺陽社區~006鎮中心區
洺陽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洺水社區~007鎮中心區
洺水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朝陽社區~008鎮中心區
朝陽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李莊村社區~009鎮中心區
原為北關附屬村,1961年析出,另立行政村,因李姓較多,故名李莊。…[詳細]
北街村~201鎮鄉結合區
位于十字街以北,因此得名。…[詳細]
王莊村~202鎮鄉結合區
元末,知州王伯大攜黃姓阿匐及王姓同族隨官到威,黃姓阿匐定居城內,王姓同族定居城內,以姓氏取村名王莊。…[詳細]
東河洼村~203鎮鄉結合區
明代,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在趙王河東岸建村,因地勢低洼,取名東河洼。…[詳細]
前麻固村~204村莊
據傳,明永樂二年,山西洪洞縣馬姓遷民至此建村,多以種蓖麻為主,取村名麻固,冠以方位,南面村稱前麻固,北面村稱后麻固。…[詳細]
后麻固村~205村莊
據傳,明永樂二年,山西洪洞縣馬姓遷民至此建村,多以種蓖麻為主,取村名麻固,冠以方位,南面村稱前麻固,北面村稱后麻固。…[詳細]
肖候莊村~206村莊
原為肖家莊、侯家莊二村,明代,山西洪洞縣遷民肖氏、侯氏所建,后因村小距離近,并為一村,名肖侯莊。…[詳細]
西河洼村~207鎮鄉結合區
明代,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在趙王河西岸建村,因地勢低洼,取名西河洼。…[詳細]
渭上營村~208鎮鄉結合區
據傳,唐以前該村名樓屯村,唐王外出巡游,病倒此村,臣下為他飯吃,故取名喂上營,后沿寫為渭上營。…[詳細]
西夏官村~209村莊
明永樂年間,張、譚二姓至此建村,名張譚村,后因村小,在夏官營西側,遂更名西夏官。…[詳細]
東夏官村~210村莊
該村是明沈簡王食采群牧地之一,夏姓為百戶官,在此建村,取名夏官營,后更名東夏官。…[詳細]
莫爾寨村~211村莊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定居,遷民多木工,生產小木推車的木耳,故名木耳寨,后沿寫為莫爾寨。…[詳細]
南關村~212鎮鄉結合區
因在縣城南門外而得名。…[詳細]
南街村~213鎮中心區
位于十字街以南,因此得名。…[詳細]
東關村~214鎮鄉結合區
東關由馬家溝、小潘莊、祁王府3小村組成,因在縣城東門外而得名。…[詳細]
東街村~215鎮中心區
位于十字街以東,因此得名。…[詳細]
黃街村~217鎮鄉結合區
元末,王伯大(回族)奉詔任威州知州,攜帶黃姓阿匐到威居住,將原向堂街改名黃家街。1961年星光從黃街析出,另立行政村。…[詳細]
星光村~218鎮鄉結合區
星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北關村~219鎮鄉結合區
因在縣城北門外,取名北關,李莊、圍紫園、霍冉莊原為北關附屬村,后析出。…[詳細]
大高廟村~220鎮鄉結合區
曾名莊棵樹、西劉村,漢元始二年,代孝王玄孫之子劉如意被封為廣宗王,死后葬于此地,墓名“定陵”。靈臺建一高廟,靈臺附近以大小分別稱為大高廟、小高廟。…[詳細]
小高廟村~221鎮鄉結合區
曾名莊棵樹、西劉村,漢元始二年,代孝王玄孫之子劉如意被封為廣宗王,死后葬于此地,墓名“定陵”。靈臺建一高廟,靈臺附近以大小分別稱為大高廟、小高廟。…[詳細]
圍紫園村~222鎮鄉結合區
一說,明朝,山東遷民至此建村,四周煥有坑塘,蘆葦茂盛,取名葦子園,后沿寫為圍紫園;又一說,威縣是明代校場村的圍場,取名為圍子園,后沿寫為圍紫園,原為北…[詳細]
香花營村~223鎮鄉結合區
香花營為明朝沈陽衛軍屯十八營地之一。…[詳細]
北郭莊村~224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二年,郭姓由山西至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郭莊,因該村在縣城北,1961年更名北郭莊。…[詳細]
馬莊村~225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初年,南京市三泉路馬家胡同馬某在燕王軍隊任職,后定居威縣,以姓氏取村名馬莊。…[詳細]
桑家莊村~226鎮鄉結合區
明初,山西洪洞縣遷民桑姓至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桑家莊。…[詳細]
賈莊村~227鎮鄉結合區
明代,山東萊州府即墨縣賈姓遷民至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賈莊。…[詳細]
郭安陵村~228鎮鄉結合區
據傳,山西洪洞縣郭公莊郭姓遷民至此定居,后山東青州府姜家井姜姓遷來,依郭姓而居,兩姓間頗融洽,冠以姓氏,郭姜莊,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為安陵,冠…[詳細]
羅安陵村~229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二年,山西洪洞縣羅家莊羅姓遷民至此建村,后賈姓遷來,取名羅賈莊,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為安陵,冠以姓氏,稱羅安陵。…[詳細]
馬安陵村~230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二年,山西洪洞縣北馬莊馬姓遷民至此建村,名小馬莊,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為安陵,冠以姓氏,稱馬安陵。…[詳細]
五里臺村~231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姜、王二姓至此建村,因在五里烽火臺北,依前五里臺村而建,故名后五里臺。清代,前五里臺改名十里村,后五里臺去掉后字,稱五里臺。…[詳細]
十里村~232鎮鄉結合區
明初,山西遷民至此建五里臺村,此村稱前五里臺,因村距縣衙約10里路,清代更名為十里村。…[詳細]
張家莊村~233鎮鄉結合區
原為十里村的附屬村,1974年析出另建行政村,因張姓較多,取名張家莊。…[詳細]
辛莊村~234鎮鄉結合區
據傳,明朝末年,山西洪洞縣遷民辛姓至此建村,取名辛莊。…[詳細]
李寨村~235鎮鄉結合區
此村是較古老村莊,原名李家寨,明永樂年間,趙、潘、張三姓至此時已有此村,后沿寫為李寨。…[詳細]
白伏村~236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趙姓至此建村,時村東有一大廟,廟內佛像用漢白玉雕刻,故取村名白佛村,清乾隆初,佛像被盜,后村名演寫為白伏。…[詳細]
趙霍寨村~237村莊
明嘉靖年間,山西遷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陸續遷來趙、邱、戚、姜等姓,為防賊寇,四周筑起圍墻、寨門,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間發生矛盾分村,各村…[詳細]
戚霍寨村~238村莊
明嘉靖年間,山西遷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陸續遷來趙、邱、戚、姜等姓,為防賊寇,四周筑起圍墻、寨門,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間發生矛盾分村,各村…[詳細]
張霍寨村~239村莊
明嘉靖年間,山西遷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陸續遷來趙、邱、戚、姜等姓,為防賊寇,四周筑起圍墻、寨門,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間發生矛盾分村,各村…[詳細]
邱霍寨村~240村莊
明嘉靖年間,山西遷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陸續遷來趙、邱、戚、姜等姓,為防賊寇,四周筑起圍墻、寨門,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間發生矛盾分村,各村…[詳細]
姜霍寨村~241村莊
明嘉靖年間,山西遷民霍姓至此定居,后陸續遷來趙、邱、戚、姜等姓,為防賊寇,四周筑起圍墻、寨門,因霍姓首居此地,取村名霍寨,后因各姓間發生矛盾分村,各村…[詳細]
喬家莊村~242村莊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孫姓在此建村,因村中有一小橋,故取名喬家莊,后遷民續至,在村東又建一村,分成東西喬家莊,民國年間并為一村,稱喬家莊。…[詳細]
胡家屯村~243村莊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胡姓首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胡家屯。…[詳細]
八里莊村~244村莊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建村,因距縣城8里,故名八里莊。…[詳細]
時家莊村~245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至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時家莊。…[詳細]
東郭莊村~246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郭姓遷民首居于此,該村在縣城以東,取名東郭莊。…[詳細]
霍冉莊村~247鎮鄉結合區
明代,霍姓在村西南角建村,冉姓在村東北角建村,均為北關附屬村,1961年,從北關析出另立行政村,冠以兩村姓氏,取名霍冉莊。…[詳細]
皇神廟村~248鎮鄉結合區
原名三和莊,明末,此地發生蝗災,村民為避蝗災在此建一蝗神廟,村名隨之改為蝗神廟,后沿寫為皇神廟。…[詳細]
西街村~249鎮鄉結合區
位于十字街以西,因此得名。…[詳細]
管安陵村~250鎮鄉結合區
明永樂年間,山東管姓遷民至此建村,居威縣三里烽火臺之北,取名三里莊,后明都御使王浚葬于此,明成化二十二年,奉帝命改村名為安陵,冠以姓氏,稱管安陵。…[詳細]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00鎮中心區

地名由來: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因境有洺水,故名。

基本介紹:

威縣轄鎮,縣府駐地。1953年建城關鎮,1958年改東風公社,1984年改城關鄉,1985年設鎮,1988年更名名州鎮。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3.8萬。106國道、邢臨公路過境。轄王莊、東河洼、西河洼、前麻固、后麻固、肖侯莊、渭上營、西夏官、東夏官、莫爾寨、南關、南街、東關、東街、李莊、星光、黃街、西街、北街、北關、圍紫園、霍冉莊、大高廟、小高廟、皇神廟、賈莊、桑家莊、馬莊、香花營、北郭莊、五里臺、十里村、張家莊、辛莊、管安陵、馬安陵、郭安陵、羅安陵、時家莊、邱霍寨、姜霍寨、胡家屯、喬家莊、八里莊50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皮毛加工、建筑、建材、運輸、商貿、飲食服務等業。農業主產棉花、小麥、玉米、

+查看詳細洺州鎮概況>>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洺州鎮上榜。

2014年7月,洺州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廣宗王劉如意墓

廣宗王劉如意墓為西漢古墓葬,位于邢臺市威縣洺州鎮大高廟村。 廣宗王劉如意墓為河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洺州鎮在清以前為在坊社。

1945年為冀南行署、冀南區黨委、冀南軍區機關所在地。

1949年為第一區。

1953年建威縣一區城關鎮。

1956年改為城關鄉。

1958年8月改建為東方紅人民公社,11月改為威鎮人民公社,屬南宮縣。

1961年5月年恢復威縣建置,建城關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為城關鄉。

1984年6月改為城關鎮。

1988年改為洺州鎮。

1996年1月原李寨鄉并入洺州鎮,合并為洺州鎮,鎮政府駐地未變

+查看詳細洺州鎮歷史沿革>>


以下地名與洺州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 | 中国AV免费在线播放 | 天天天澡天天天碰青青视频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亚洲色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日韩一级毛欧美一级国产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