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鹽山鎮 | 隸屬:鹽山縣 |
區劃代碼:130925100 | 代碼前6位:130925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冀J |
長途區號:0317 | 郵政編碼:061000 |
轄區面積:約96.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13.9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44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個社區、59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東南角社區 | ~001 | 鎮中心區 | 東南角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北角社區 | ~002 | 鎮中心區 | 東北角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西南角社區 | ~003 | 鎮中心區 | 西南角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西北角社區 | ~004 | 鎮中心區 | 西北角社區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東劉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東劉村位于鹽山鎮人民政府駐地東1公里處。
據劉氏譜書記載:明成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劉氏奉詔由永平府灤州(今灤縣一帶)遷此占產立莊。因位…[詳細] |
西劉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劉氏奉詔由永平府灤州(今灤縣一帶),遷此占產立莊。因位于鹽山城西,故取村名西劉莊。…[詳細] |
東門外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東門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東隅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東隅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中隅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中隅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南隅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南隅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南門外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南門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西隅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西隅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西門外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西門外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西三里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西三里村位于鹽山縣鎮西1.5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于氏奉詔由洪洞縣遷此占產立莊。因位于縣城西三里處,故取名西三里莊。…[詳細] |
劉紅廟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劉紅廟村位于鹽山鎮西北偏北2.3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劉氏奉詔由洪洞縣遷此占產立莊。因鄰近有呈紅色的白衣廟,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為劉紅廟。…[詳細] |
姜紅廟村 | ~212 | 鎮鄉結合區 | 姜紅廟村位于鹽山鎮西北偏北2.6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李氏遷此立莊。因村東有一座白衣廟,呈紅色,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為李紅廟。清康熙初(16…[詳細] |
楊紅廟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楊紅廟村位于鹽山鎮西偏北2.5公里處。據楊氏譜書記載,明永樂二年(1404年),楊氏先祖東壁奉詔由山西代縣遷此占產立莊。因鄰近有呈紅色的白衣廟,借此冠…[詳細] |
小劉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小劉村位于鹽山鎮北偏西2公里處。清康熙初(1662-1670年),這里為高龍潭高家墓地,有佃戶劉氏在此為高家看墳種地,后傳宗接代,繁衍為村。因與大村后…[詳細] |
后劉村 | ~215 | 鎮鄉結合區 | 后劉村位于鹽山鎮北1.5公里處。據劉氏墓碑文記載:“吾劉氏原籍灤州(今灤縣一帶),明永樂二年(1404年),遷居鹽邑”。因后劉村座落在鹽山城北,故取名…[詳細] |
翟莊村 | ~216 | 鎮鄉結合區 | 翟莊村位于鹽山鎮北2.3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周氏由甘肅蘭州遷此占產立莊,以姓氏取村名為周家莊。清康熙三年(1664年),翟氏由翟褚村(今…[詳細] |
辛莊村 | ~217 | 鎮鄉結合區 | 辛莊村位于鹽山鎮北偏東2.3公里處。明嘉靖二年(1523年),張氏由滄州徐寺遷此立莊,初起村名為新莊,“新”、“辛”同音,后演變為辛莊。…[詳細] |
北楊村 | ~218 | 鎮鄉結合區 | 北楊村位于鹽山鎮東北偏北1.4公里處。明永樂初(1403-1408年),楊氏遷此立莊。其時,村東北有一土臺,系許予之墓,為唐龍朔元年(公元661年)2…[詳細] |
吳莊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吳莊村位于鹽山鎮東北偏南1.7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程氏由河南固始縣程家老莊遷此占產立莊,其時程、邵、左、楊、戚五姓相繼遷來聚居,合建閣廟…[詳細] |
東孫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東孫村位于鹽山鎮南4公里處。明崇禎元年(1628年),孫氏由趙毛陶(今屬海興縣)遷此立莊,以姓氏取村名孫莊。分東孫莊和西孫莊兩個行政村。…[詳細] |
西孫村 | ~221 | 鎮鄉結合區 | 西孫村位于鹽山鎮南4公里處。明崇禎元年(1628年),孫氏由趙毛陶(今屬海興縣)遷此立莊,以姓氏取村名孫莊。分東孫莊和西孫莊兩個行政村。…[詳細] |
大李村 | ~222 | 鎮鄉結合區 |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李氏兄弟二人奉詔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此占產立莊。因該村為兄所建,故取名為大李莊。…[詳細] |
小李村 | ~223 | 鎮鄉結合區 | 小李村位于鹽山鎮南1.5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李氏兄弟二人奉詔由洪洞縣大槐樹遷此占產立莊。因小李村為弟所建,故取村名為小李莊。…[詳細] |
賈張村 | ~224 | 鎮鄉結合區 | 賈張村位于鹽山鎮西南2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賈氏遷居此地立莊,以姓氏取名賈莊。與小張莊為一個行政村,即賈張。…[詳細] |
尹劉村 | ~225 | 鎮鄉結合區 | 尹劉村位于鹽山鎮南2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謝劉二氏遷此立莊,稱謝劉莊。嘉靖年間,尹氏六世祖從南皮遷此居住,謝氏遷出,改稱尹劉莊。…[詳細] |
南楊村 | ~226 | 鎮鄉結合區 | 南楊村位于鹽山鎮東南1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劉氏由鹽山縣城南門外遷此地以放羊為業,稱羊場。明永樂末,楊氏遷來居住,遂改稱南楊莊。…[詳細] |
董牛村 | ~227 | 鎮鄉結合區 | 董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南3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董氏由山東平原縣遷此立莊,鄰近牛留寺,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董牛留。后簡稱董牛。…[詳細] |
楊牛村 | ~228 | 鎮鄉結合區 | 楊牛村位于鹽山鎮東3公里處。明永樂元年(1403年),楊氏奉詔由永平府灤州(今灤縣一帶)遷此占產立莊,鄰近牛留寺,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楊牛留。后簡稱楊牛…[詳細] |
小劉牛村 | ~229 | 鎮鄉結合區 | 小劉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南2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劉氏奉詔由永平府灤州(今灤縣一帶)遷鹽山縣城東牛留寺附近占產立莊。鄰近又有一同姓村,小劉牛村…[詳細] |
韓牛村 | ~230 | 鎮鄉結合區 | 韓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偏南2公里處。明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韓氏由本縣志門韓遷此立莊。鄰近牛留寺,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韓牛留。后簡稱韓牛。…[詳細] |
段莊村 | ~231 | 村莊 | 段莊村位于鹽山鎮東南8公里處。明永樂末年(1420-1424年),段氏由段莊(今屬海興縣)遷此立莊,沿用原籍莊名,仍稱段莊。…[詳細] |
小宋村 | ~232 | 村莊 | 小宋村位于鹽山鎮東6.5公里處。明永樂八年(1410年),宋氏由山東樂陵遷此立莊,以姓氏取村名宋莊。因村落較小,后改稱小宋莊。…[詳細] |
賈牛村 | ~233 | 鎮鄉結合區 | 賈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南4公里處。明永樂元年(1403年),吳、王二氏奉詔由永平府灤州(今灤縣一帶)遷此占產立莊,附近有一座白塔寺,故取村名白塔寺。嘉靖年…[詳細] |
姜牛村 | ~234 | 鎮鄉結合區 | 姜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南3公里處。據姜氏譜書記載,明永樂元年(1403年),姜氏先祖友德由山東高密縣遷此占產立莊,鄰近牛留寺,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姜牛留。后…[詳細] |
東趙村 | ~235 | 鎮鄉結合區 | 東趙村位于鹽山鎮東偏南2公里處。據趙氏譜書記載,明永樂元年(1403年),趙氏三戶奉詔由灤州土爾坨遷此占產立莊,始稱三家莊。因東趙村位于縣城東,后改稱…[詳細] |
東三里村 | ~236 | 鎮鄉結合區 | 東三里村位于鹽山鎮東偏南1.5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遲氏奉詔由永平府灤州(今灤縣一帶)遷此占產立莊。因位于縣城東三里處,故取村名東三里莊。…[詳細] |
大劉牛村 | ~237 | 鎮鄉結合區 | 大劉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南2.5公里處。明永樂元年(1403年),劉氏奉詔由永平府昌黎縣遷鹽山縣城東南牛留寺附近占產立莊。鄰近又有一同姓村,大劉牛村較大,…[詳細] |
宋牛村 | ~238 | 鎮鄉結合區 | 宋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南2公里處。據宋氏譜書記載:明萬歷末年(1616-1620年),宋氏七世祖南朝由大六間房(今屬黃驊)遷此立莊,鄰近牛留寺,借此冠以姓…[詳細] |
馬牛村 | ~239 | 鎮鄉結合區 | 馬牛村位于鹽山鎮東南2公里處。金世宗完顏雍大定元年(1161年)定都,下詔罷兵,金兵輜重車隊行到該地時,詔書到,令其車和牛及所載物資,饋送鄉人,并建牛…[詳細] |
大王鋪村 | ~240 | 鎮鄉結合區 | 大王鋪村位于鹽山鎮東南6公里處。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呂氏奉詔由昌黎縣遷此占產立莊。村東為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所封長沙頃王子高成侯封…[詳細] |
韓橋村 | ~241 | 鎮鄉結合區 | 韓橋村位于鹽山鎮南4公里處,南倚宣惠河。明永樂二年(1404年),韓氏奉詔由洪洞縣大槐樹遷此占產立莊,村東河上有一橋,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韓橋。…[詳細] |
大韓村 | ~242 | 鎮鄉結合區 |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甄、馬、韓三氏奉詔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甄馬韓,同年,甄、馬二氏遷出,又一韓姓遷入,因臨近小韓莊,故改村名大韓…[詳細] |
小韓村 | ~243 | 鎮鄉結合區 | 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甄、馬、韓三氏奉詔由山西洪洞縣遷此立莊,以姓氏取名甄馬韓,同年,甄、馬二氏遷出,又一韓姓遷入,因臨近大韓莊,故改村名小韓…[詳細] |
曾莊村 | ~244 | 鎮鄉結合區 | 曾莊村位于鹽山鎮西4.3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冉、王二氏奉詔由永平府灤州(今灤縣一帶)遷此占產立莊,以姓氏取村名為冉王莊。冉、王二姓不睦,…[詳細] |
范莊村 | ~245 | 鎮鄉結合區 | 范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崔莊村 | ~246 | 鎮鄉結合區 | 崔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祁莊村 | ~247 | 鎮鄉結合區 | 祁莊村位于鹽山鎮西北2公里處。明永樂二年(1404年),祁氏遷此立莊,以姓氏取村名祁莊(今祁氏失傳,但祁家墳尚在)。…[詳細] |
白莊村 | ~248 | 鎮鄉結合區 | 白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謝園村 | ~249 | 鎮鄉結合區 | 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謝氏先祖洪忠、洪亮兄弟二人為曾莊孫家護院,后于此置田定居,以種菜為業,故冠以姓氏取村名為謝園。…[詳細] |
三皇廟村 | ~250 | 鎮鄉結合區 | 明永樂二年(1404年)傅氏遷此立莊,因地處護河城邊,以此取名傅家城壕。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劉氏由北京東南武清縣遷入,買了三皇廟廟產。1912…[詳細] |
小王村 | ~251 | 鎮鄉結合區 | 小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刁廟村 | ~252 | 鎮鄉結合區 | 刁廟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張相村 | ~253 | 鎮鄉結合區 | 據查,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張氏先祖張子香由甘肅蘭州遷此立莊,以姓氏取村名張子香莊。后改稱張相莊。…[詳細] |
高莊村 | ~254 | 鎮鄉結合區 | 高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陳薛村 | ~255 | 鎮鄉結合區 | 陳薛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前王村 | ~256 | 鎮鄉結合區 | 前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后王村 | ~257 | 鎮鄉結合區 | 后王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西趙莊村 | ~258 | 鎮鄉結合區 | 西趙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穆莊村 | ~259 | 鎮鄉結合區 | 穆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地名由來: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以“縣有鹽山”改今名。
基本介紹:
鹽山鎮所轄59個行政村,總人口4.7萬人,耕地面積8.029萬畝,座落于縣城駐地,是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一、鎮黨委政府緊緊把握發展、穩定的大局,積極促進了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2002年完成各類企業總產值11.7萬元,創利稅1070萬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為我鎮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遇。目前全鎮已有十家企業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形成了一批如中原公司、豐業公司、雙環公司、金鎖管件、河北凱瑞制造有限公司、河北國方管件公司等重點知名企業,帶動全鎮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鹽山鎮地理位置優越,北靠京津,南距冀魯,交通便利。205國道、武港路、滄樂線、滄慶路貫穿我鎮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鹽山鎮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2021年淘寶鎮名單,鹽山鎮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鹽山鎮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榜單公布,鹽山鎮位列第614名。
文化旅游:
鹽山武廟大殿為清代古建筑,位于滄州市鹽山縣鹽山鎮。 2008年10月20日鹽山武廟大殿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趙行可墓地位于鹽山縣鹽山鎮東趙莊村,年代為明。為滄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墓園邊線為基線,向東外擴10米,向南、北各外擴5米,向西至民居。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邊線為基線,
歷史沿革:
1948年建鹽山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