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壽王墳鎮 | 隸屬:鷹手營子礦區 |
區劃代碼:130804102 | 代碼前6位:130804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冀H |
長途區號:0314 | 郵政編碼:067000 |
轄區面積:約60.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7900人 |
人口密度:約13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個社區、3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壽王墳南社區 | ~004 | 城鄉結合區 | 壽王墳鎮南社區建于2002年7月,位于壽王墳鎮南部,東至吳家溝口,西至西大樓,南至筆架山根,北至銅興大街。轄區總面積為1.06平方公里。轄區由三個區域…[詳細] |
壽王墳北社區 | ~005 | 主城區 | 壽王墳鎮北社區居委會成立于2002年7月,是在原有四個街道居委會的基礎上組建的,地域占半個壽王墳城區,面積1.7平方公里,共有居民住戶2134戶,52…[詳細] |
羅圈溝村 | ~201 | 城鄉結合區 | 羅圈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2,為城鄉結合區。…[詳細] |
南溝村 | ~202 | 主城區 | 南溝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詳細] |
鄭家莊村 | ~203 | 村莊 | 鄭家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明開國元勛常遇春出塞北征,將元順帝打敗,班師回朝的路上,染暴疾,卒于此地,就地搭起壽堂,因此得名壽堂墳。后因常遇春被追封為開平王,改稱壽王墳。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號燕衡。元末紅巾軍杰出將領,安徽省懷遠縣常家墳鎮永平崗人,明朝開國名將。宋朝南渡時常氏遷來懷遠,到常遇春已經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藍氏生有三子三女。常遇春字伯仁,生于公元1330年(元朝…… 常遇春詳細信息++
基本介紹:
營子區壽王墳鎮地處河北北部燕山深處的承德市鷹手營子礦區東部,是革命老區。北距承德市100公里,西南距營子區20公里。全鎮總面積60.2平方公里,轄三個村(羅圈溝村、鄭家莊村、南溝村),兩個社區(南社區、北社區)。總戶數5145戶,其中農業1101戶;總人口1.28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97人。全鎮共有11個黨支部,共有黨員493人。
鎮域境內山巒起伏,溝谷縱橫,最高山峰海拔1227米,最低處海拔500米,林區面積7.2萬畝,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5%以上,耕地面積為1485畝。國有控股企業承德銅興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座落于此。小鎮歷史久遠,文物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美麗。鎮域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為
歷史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屬興隆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興隆縣第八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2月,劃歸承南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承南縣撤銷,改屬興隆縣第九區。
1956年11月1日,劃歸承德市。
1958年7月,劃歸興隆縣鷹手營子礦區;9月,建壽王墳公社。
1958年10月至1959年3月,劃歸鷹手營子鋼鐵公社。
1965年2月,劃歸承德市。
1968年3月23日,析出,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