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阿城區 | 隸屬:哈爾濱市 |
區劃代碼:230112 | 代碼前6位:230112 |
行政區域:黑龍江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黑A |
長途區號:0451 | 郵政編碼:150000 |
轄區面積:約244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0.03萬人 |
人口密度:約205人/平方公里 | |
辦公地址:民權大街41號 | |
下轄地區:15個街道、4個鎮 |
![]() | 人口 | 面積 | 簡介 |
金城街道 | 11.44萬人 | 金城街道位于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 。下轄:
230112001001 111 金城社區
230112001002 111 高明社區
23011…[詳細] | |
金都街道 | 11.02萬人 | 22km2 | 金都街道位于阿城城區南部。南北長1.5千米,東西寬2.5千米。人口3.1萬戶、8.2萬人。轄15個社區。
【沿革】1985年,阿城鎮轄民主、勝利、東…[詳細] |
通城街道 | 3.17萬人 | 通城街道位于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 。下轄:
230112003001 111 貨場社區
230112003002 111 糧豐社區
23011…[詳細] | |
河東街道 | 1.53萬人 | 河東街道位于黑龍江哈爾濱阿城區 。下轄:
230112004001 112 建興社區
230112004002 111 民安社區
23011…[詳細] | |
阿什河街道 | 2.18萬人 | 75.6km2 | 阿什河街道位于阿城區中部。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301國道過境。金上京會寧府遺址及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墓址分別列為國家、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詳細] |
玉泉街道 | 1.36萬人 | 153.8km2 | 玉泉街道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的玉泉河畔。面積153.8平方公里,下轄4個行政村,3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7萬人,其中鎮區人口3.7萬人。
歷…[詳細] |
新利街道 | 2.34萬人 | 147km2 | 新利街道位于阿城區西北部,距城區14千米。南與楊樹鄉相接,東與舍利街道相連,北與料甸鄉和哈爾濱市香坊區城高子鎮毗鄰。總面積147平方千米,總人口3.4…[詳細] |
雙豐街道 | 1.62萬人 | 127km2 | 一、 自然狀況
雙豐鎮位于阿城市南端,距市區9公里,地處阿什河西岸,是一個一山兩水七分田的鄉鎮,全鎮總人口28295人,其中農業人口27896人。由…[詳細] |
舍利街道 | 3.42萬人 | 102km2 | 一、 自然狀況
舍利鄉現有6個行政村,46個自然屯,24369人,勞動力11019人,總轄面積10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4萬畝,屬平原地貌。
二…[詳細] |
小嶺街道 | 1.19萬人 | 157km2 | 小嶺鎮位于阿城市東南39公里處,與省城哈爾濱市相距69公里。小嶺山川秀麗,風景優美,北依玉泉狩獵場,東傍旅游勝地松峰山,南至開發中的西泉眼金泉水庫。鎮…[詳細] |
亞溝街道 | 9100人 | 76.03km2 | 亞溝鎮位于阿城市東南9.5公里,東與玉泉鎮接壤,南與交界鎮相鄰,西與雙豐鎮、阿什河相望,北靠大嶺鄉,地理座標為東經126度25分,北緯45度31分。…[詳細] |
交界街道 | 9300人 | 137.5km2 | 阿城市轄鎮。1956年設沙河鄉,1958年改公社,1960年更名玉泉公社,1962年復沙河公社,1981年更名交界公社,1984年置交界鄉,1985年…[詳細] |
料甸街道 | 2.36萬人 | 190km2 | 料甸街道位于阿城市東北10公里處,幅員190平方公里,9667公頃的沃土良田養育著全鄉15行政村的4.6萬人口,阿什河、海溝河流經鄉內,灌溉著4600…[詳細] |
蜚克圖街道 | 1.23萬人 | 阿城市蜚克圖鎮位于松花江南岸,距哈爾濱市東34公里處,南距阿城市25公里,東距賓縣27公里,與賓縣賓西鎮一橋之隔,境內交通便利,哈同公路、蜚拉公路交叉…[詳細] | |
楊樹街道 | 1.69萬人 | 150km2 | 楊樹街道位于阿城市西南5公里,鄉政府駐地紅旗村。楊樹鄉幅員150平方公里,萬傾良田養育著全鄉11個行政村的3.2萬人口。多年來,楊樹鄉黨委政府圍繞抓穩…[詳細] |
平山鎮 | 1.3萬人 | 平山鎮距哈市75公里,屬阿城市東南窗口,與賓縣、五常、尚志接壤,為四縣五鎮之樞紐,綏滿公路、哈綏鐵路橫貫全鎮,301國道繞城而過,鎮轄6個行政村和2個…[詳細] | |
松峰山鎮 | 7500人 | 365km2 | 松峰山鎮位于阿城市東南 59 公里處的阿什河上游,東與尚志市的帽兒山鎮為鄰,西與本市的紅星鄉相連;南與平山鎮接壤;北與賓縣松江鎮毗鄰。全鎮總面積 36…[詳細] |
紅星鎮 | 7300人 | 151.4km2 | 紅星鄉位于阿城市東部15公里處。東部與賓縣英杰鄉的友好村毗鄰,南部與大嶺鄉的富興村、永興村、吉興村接壤,西部與黑龍江省阿城市原種場為鄰,北部與料甸滿族…[詳細] |
金龍山鎮 | 7800人 | 金龍山鎮境域在清朝晚期, 隸屬賓州府賓慶區,民國時期隸屬阿城縣料甸子保,偽滿時期隸屬阿城縣達子營村。1942年達子營村公所遷至現在的大嶺鄉于家店屯。1…[詳細] | |
阿城原種場 | 900人 | …[詳細] |
地名由來:
清宣統元年(1909)設阿城縣,為是滿語阿勒楚喀城的簡稱,為黃金之意,據《中國地名辭源》:以城東阿勒楚喀河(今名阿什河)得名。
基本介紹:
哈爾濱市阿城區位于黑龍江省會哈爾濱市中心城區東南23公里處,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50公里。有哈牡、哈五、哈同、長江路等國省干線公路和濱綏鐵路、哈牡、哈佳高鐵等鐵路干線穿境而過。全區幅員面積2452平方公里,基本地貌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轄4鎮、15個街道,109個行政村,截至2021年末,戶籍人口53.3萬人。阿城曾被評為黑龍江經濟最具活力縣市(區),并先后獲得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和東北十強縣(市)等榮譽稱號。
歷史積淀豐厚。阿城素有“女真肇興地,大金第一都”之稱。公元1115年,女真人首領完顏阿骨打在今阿什河畔建都立國,歷4帝38年,史稱“金上京會寧府
榮譽排行:
2025年1月,被認定為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
2024年7月,阿城區被確定為2024年黑龍江省國家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
2024年6月,阿城區被確定為黑龍江省2024年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實施縣。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名單發布,阿城區名列第99。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阿城區人口數量為50.03萬人,位列哈爾濱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黑龍江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1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名第1031位。
2021年5月,阿城區被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2020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經驗交流典型單位名單。
歷史沿革:
1909年,阿城設縣,阿勒楚喀城為縣衙駐地,縣名阿城乃阿勒楚喀城名之簡化。
1946年-1980年間,稱阿城縣。
1987年2月24日撤縣建阿城市。
2006年8月15日撤市設阿城區至今。
區劃:黑龍江·哈爾濱市·阿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