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擺渡鎮 | 隸屬:賓縣 |
區劃代碼:230125109 | 代碼前6位:230125 |
行政區域:黑龍江省 | 地理分區:東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黑A |
長途區號:0451 | 郵政編碼:150000 |
轄區面積:約258.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9900人 |
人口密度:約3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擺渡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擺渡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2,為鎮鄉結合區。…[詳細] |
梨樹村 | ~201 | 村莊 | 梨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宏飛村 | ~202 | 村莊 | 宏飛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麗泉村 | ~203 | 村莊 | 麗泉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東平村 | ~204 | 村莊 | 東平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地名由來:
早在明朝時期,此地久設有船1只,免費渡運松花江南北岸的行人和車輛,到清朝,由慈善會安排1只船仍免費渡運,長此以往,“擺渡”便成了當地的名稱。
基本介紹:
賓縣轄鄉。1946年設擺渡區,1950年更名第十區,1956年置擺渡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4公里。面積258.6平方公里,人口1.5萬。轄擺渡、一德、梨樹、麗泉、東平、宏飛、通江、東方8個村委會。農業主產玉米、大豆。
歷史沿革:
1935年為擺渡河保。
1940年為擺渡河村公社。
1946年為擺渡河區。
1948年擺渡河區與賓安區合并稱勝利區。
1949年勝利區先后改稱第八區、第九區。
1950年從第九區劃出第十區。
1955年第十區改稱擺渡區。
1956年擺渡區劃為擺渡鄉河宏飛鄉。
1958年將兩鄉合并成立擺渡公社。
1984年為擺渡鄉。
2000年為擺渡鎮。
名稱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