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朔泉村 | 隸屬:上峪鄉 |
區劃代碼:410611200212 | 代碼前6位:41061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F |
長途區號:0392 | 郵政編碼:456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傳該地西溝有一寺院,僧不行正,劉年奉旨抄寺,月初來到此處,人困馬乏,又找不到水喝,劉大怒,于馬上將寶刀扎于地,刀擊水涌,故名朔泉刀,后簡稱朔泉。
基本介紹:
朔泉村位于上峪鄉西南1.5公里。現有耕地面積900余畝,荒山2000余畝,人口176戶593人,中共黨員33名,村兩委干部5人,全村共有低保戶10戶13人,五保戶4戶4人,殘疾人25戶26人(貧困戶16戶17)。村內無主導產業,村民多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農閑打工,村集體經濟薄弱,為省級貧困村。
2014年退出貧困村序列,2020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122人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4%降至0。
市級包村領導副市長郝志軍,市級幫扶單位是鶴壁投資集團;區級包村領導區委副書記王永軍,區級幫扶單位是淇濱區發改委,鄉包村干部2人,駐村工作隊3人,第一書記1人。
朔泉村與安樂洞村、西柴廠村、南山村、中柴廠村、后溝村、紙坊村、鹿廠村、白龍廟村、邪壙村、桑園村、老望巖村、柏尖山村、卓坡村、柴家坡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湯陰縣三區。
1962年建朔泉生產大隊,屬鹿樓人民公社。
1966年屬郊區鹿樓人民公社。
1984年設朔泉村民委員會,屬郊區鹿樓鄉。
1985年屬郊區上峪鄉。
2001年屬淇濱區上峪鄉。
周邊相關:
朔泉村附近有朝歌文化公園、桑園小鎮·太極圖景區、鶴壁金山寺、淇濱天然太極圖旅游區、三興康樂村、鶴壁市博物館等旅游景點,有淇河纏絲鴨蛋、僧帽雙瓤燒餅、浚縣大碾蘿卜、浚縣小河白菜、善堂花生等特產,有白蛇鬧許仙傳說、廟會(浚縣正月古廟會)、西路大平調、民間社火(浚縣民間社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