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濮陽市 > 范縣 > 高碼頭鎮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高碼頭鎮

[移動版]
地名:高碼頭鎮隸屬范縣
區劃代碼:410926103代碼前6位:410926
行政區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行政級別:鎮車牌代碼:豫J
長途區號:0393 郵政編碼:457000
轄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2.84萬人
人口密度:710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51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分類簡介
高碼頭村~201鎮中心區
傳明代年間高姓族人由顏村鋪卓樓遷此地定居。因村東有渡口,此地是個碼頭,而取名高碼頭。…[詳細]
袁莊村~202村莊
明洪武年間,袁姓族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袁莊,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更名為大袁莊。…[詳細]
前范莊村~203村莊
范姓族人于明代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位于中范莊前,而取名前范莊。…[詳細]
王堂村~204村莊
傳明崇禎年間王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當時村里有個寺院叫觀音堂,而取名王堂。…[詳細]
周堂村~205村莊
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周姓定居較早,村東有座觀音堂廟,而取名周堂。…[詳細]
范段樓村~206鎮鄉結合區
明末,段姓遷于此村后,取名段樓,后范姓由古城遷于此村前,以范段二姓命名此村為范段樓村。…[詳細]
陳堂村~207村莊
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村里有座陳堂古廟,而取名陳堂。…[詳細]
薛堂村~208村莊
薛氏家譜記載,薛氏于清康熙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薛氏最早,而取名薛堂村。…[詳細]
孔河村~209鎮鄉結合區
元初,于江蘇蘇州吳縣吳莊遷此地定居。因村前有一條河,孔姓人較多,而命名為孔河。…[詳細]
大丁莊村~210鎮鄉結合區
后漢時期,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因丁姓較多,村莊較大,而取名大丁莊。…[詳細]
三教堂村~211村莊
于洪武元年(1368年),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村里有供奉老君、佛爺、圣人三個教,而取名三教堂。…[詳細]
寇莊村~212村莊
清初,從山東陽谷縣南寇莊遷此地定居,因懷念故土,村名仍為寇莊。…[詳細]
喬洼村~213村莊
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當時地勢較洼,喬姓人多,而命名為喬洼。…[詳細]
大王莊村~214村莊
傳王氏宋末從江南吳敏縣遷此地定居,因當時村大,而取名大王莊。…[詳細]
大孫樓村~215村莊
傳明初,孫、牛兩姓族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原名西牛胡同,后牛姓遷出,改名大孫樓。…[詳細]
陽谷段村~216村莊
段姓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至山東省陽谷縣安樂鎮,后又遷居此地,故名陽谷段。…[詳細]
高孟莊村~217村莊
孟姓族人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孟莊。后因高姓相繼而來,以高孟兩姓而取名高孟莊。…[詳細]
中范莊村~218村莊
明洪武年間,范氏從山西洪洞縣小寺子村遷來。因位于前范莊和老范莊之間,而取名中范莊。…[詳細]
張吳莊村~219村莊
明末張姓、吳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取名張吳莊。…[詳細]
候莊村~220村莊
明末侯姓從山東壽張縣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名侯家莊。…[詳細]
老范莊村~221村莊
明洪武年間,范姓從山西洪洞縣范家寺村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名范莊,后稱老范莊。…[詳細]
南張莊村~222村莊
明洪武年間,張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取名張莊。后按方位改名南張莊。…[詳細]
范張樓村~223村莊
范姓族人于明代中期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又因村里有張姓老戶和一座樓,而取名范張樓。…[詳細]
陳高莊村~224村莊
陳、高兩姓于洪武元年(1368)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陳高莊。…[詳細]
趙樓村~225村莊
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趙姓人口多,當時村里有座古樓,命名為趙樓。1981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改名為東趙樓。…[詳細]
北丁莊村~226村莊
丁氏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位于丁莊北部,而取名北丁莊。…[詳細]
北張莊村~227村莊
張姓族人于明初(1368-1398)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取名張莊。后因重名改名北張莊。…[詳細]
七里河村~228村莊
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距離當時范縣城七里,村西有條河,而取名七里河。…[詳細]
宋樓村~229村莊
清代嘉慶年間,從今莘縣古城賈莊遷此地定居,因宋姓較多且村里當時有座樓,而取名宋樓。…[詳細]
陳丁莊村~230村莊
陳、丁兩姓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村名陳丁莊。…[詳細]
楊樓村~231村莊
楊氏于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祖輩有步步登高的理想,故名楊樓。…[詳細]
東孫莊村~232村莊
傳孫姓于明代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當時村西有個西孫莊,按方位取名東孫莊。…[詳細]
江莊村~233村莊
傳江氏清末從本縣江莊村遷此定居,仍用原村名江莊。…[詳細]
牛樓村~234村莊
牛姓族人于明初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當時村民希望家家戶戶住上樓房,而取名牛樓。…[詳細]
范農官村~235村莊
傳、清康熙年間,范姓從今山東省莘縣古城遷此地定居,因當時的范姓九世祖是管農業的官員,而取名范農官。…[詳細]
曹莊村~236村莊
清康熙年間,曹姓從山東省冠縣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名為曹莊。…[詳細]
孫瓦屋村~237村莊
明初孫姓由山東古城南三里莊遷來,因孫姓人較多,居于東西兩莊,此為西,故名西孫莊。明末趙姓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因趙姓人占多數,早年村中有座瓦屋,取名為趙家…[詳細]
丁河涯村~238村莊
傳丁姓族人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原來靠近河涯,丁姓人口多,而取名丁河涯。…[詳細]
丁大寺村~239村莊
丁姓族人于洪武二年(1369)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當時該地有個大寺院,以姓氏及寺,取名丁大寺。…[詳細]
后石樓村~240村莊
明洪武二年(1369)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因村前有石牌樓一座,而命名為石樓。后因方位改名為后石樓。2018年更名為大石樓。…[詳細]
前石樓村~241村莊
1963年由本縣石樓村遷來,因位于石樓村南邊,以方位命名前石樓。…[詳細]
后高灣村~242村莊
明末從山東壽張縣辛家橋遷此地定居,因位于前高灣后,而命名為后高灣。…[詳細]
前高灣村~243村莊
傳明洪武年間,高姓族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原來處于河轉彎處,因地理位置和姓氏,命名為前高灣。…[詳細]
黃范莊村~244村莊
清末從顏村鋪遷此地定居,因由黃范兩姓建村,取名為黃范莊。…[詳細]
仲莊村~245村莊
明洪武六年(1373)仲姓從仲堌堆遷此地定居,以姓氏取名仲莊。…[詳細]
葛口村~246村莊
傳葛姓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在黃河渡口建村,故名葛口。…[詳細]
分化臺村~247村莊
春秋戰國時期,位于齊國與魯國分界處的齊魯分化臺旁。故取名為齊魯分化臺,后簡稱分化臺。…[詳細]
三合村~248村莊
由東葛口、宋莊、馬莊三個自然村組成,故名三合村。…[詳細]
宋名口村~249村莊
于明洪武四年(1371)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當時有個姓宋的老人在村西頭河上撐船擺渡,講義氣不要錢,很有名望,故取名為宋名口。…[詳細]
牛口村~250村莊
碑文記載,朱姓于明末從本縣大孫樓遷來,因居小河河口旁,而取名牛口。…[詳細]
冀莊村~251村莊
明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地定居,原為范邑村,后因冀姓人多,更名冀莊。…[詳細]

地名由來:

傳此地原為古代水陸碼頭,明永樂年間,高姓人自本縣卓樓遷至此碼頭建村,得名高碼頭。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高碼頭鎮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生鄉鎮

基本介紹:

范縣高碼頭鎮位于范縣最東邊,地處兩省交界處,南靠黃河,北依金堤。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1000畝。全鄉轄51個行政村,54個自然村,202個村民組,8879戶,農業人口33000多人,其中勞動力13266人。

高碼頭鄉東半部系沙質土壤,西半部系淤質土壤,主要糧食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西瓜,花生,油菜,蔬菜,棉花為主。

近年來,高碼頭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經濟建設為中心,立足于高碼頭鄉的實際,牢固樹立“強農固本”的思想,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力推廣科學種田,用好市場經濟杠桿指導農業生產,有效地促進了全鄉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我鄉在“兩區四基地”建設的基礎

+查看詳細高碼頭鎮概況>>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山東范縣二區。

1949年屬平原省范縣二區。

1952年屬山東省范縣二區。

1956年屬范縣張莊區。

1958年屬張莊公社。

1964年屬河南范縣張莊區。

1968年屬張莊公社。

1973年成立高碼頭公社。

1983年改設高碼頭鄉。

2011年改置高碼頭鎮。


以下地名與高碼頭鎮面積相當: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三级,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乱码在,亚洲中字日韩中字无码中字
婷婷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在线观看不卡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之中文日本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