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回郭鎮 | 隸屬:鞏義市 |
區劃代碼:410181113 | 代碼前6位:41018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A |
長途區號:0371 | 郵政編碼:450000 |
轄區面積:約50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8.5萬人 |
人口密度:約170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21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小訾殿村 | ~201 | 鎮鄉結合區 | 古時期為斟鄩部落。夏代曾在此建部,稱斟鄩。春秋為訾城,宋代亦然,后稱訾殿,為別于芝田村,習稱小訾殿。…[詳細] |
清東村 | ~202 | 鎮鄉結合區 | 清東村
清東村位于回郭鎮東面,東臨芝田鎮寨溝村,西接清中村。現有人口總戶數703戶,人口3480人,11個村民組,耕地面積約1800畝。全村現有…[詳細] |
清中村 | ~203 | 鎮鄉結合區 | 清中村
(一) 村情概況
清中村位于鞏義市回郭鎮東區310國道南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300多戶,6000余人,共分12個村民小組。地域面積共計…[詳細] |
清西村 | ~204 | 鎮鄉結合區 | 清西村
“農民小康路上走,遠程教育好幫手”、“跟著遠程走,致富不用愁”、“遠程教育進農村,中央和咱心連心”,這是我村黨員干部群眾常掛在嘴上的…[詳細] |
柏漫村 | ~205 | 鎮鄉結合區 | 柏漫村
柏漫村位于回郭鎮鎮中心東南部,由柏坡,漫流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古柏南崗,遏風洞就在這里。周邊與屬回郭鎮轄區的南羅,清西北羅相鄰。柏漫村下…[詳細] |
南羅村 | ~206 | 鎮鄉結合區 | 南羅村
回郭鎮南羅村位于鎮中東部伊洛河南部,村里有15個組,全村總戶數1110戶,人口共有4450人,全村地域面積2.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00…[詳細] |
北羅村 | ~207 | 鎮鄉結合區 | 北羅村
北羅村位于回郭鎮東部,緊依老310國道,207引線(文昌路)以西,新310國道以南。現有1610戶,6732人,分為12個村民小組,其中黨員…[詳細] |
東廟村 | ~208 | 鎮中心區 | 因位于回郭鎮區東部,且有大王廟、天王廟兩座古廟,故名。…[詳細] |
馬口村 | ~209 | 鎮鄉結合區 | 馬口村
一、全村概況
馬口村位于回郭鎮鎮區,老國道貫穿本村,瀕臨著回郭鎮鎮0。全村有2個自然村,752戶,3123口人,黨員73名,人均收…[詳細] |
李溝村 | ~210 | 鎮鄉結合區 | 李溝村
李溝村位于鎮中心靠南,近3000人口。村里大部分為李氏人口,且因地勢較高形成許多溝壑,“李溝”村因此而得名。李溝人依靠鎮中心這個優越的地…[詳細] |
盧醫廟村 | ~211 | 鎮鄉結合區 | 盧醫廟村,位于鄭州市東南,曾是盧醫廟公社、鄉0所在地,原為鄭縣四區所轄,1953年劃歸中牟縣。老隴海鐵路改道前,這里也曾設過盧醫廟車站。該行政村西與鄭…[詳細] |
北寺村 | ~212 | 北寺村
北寺村坐落于310國道兩側,位于回郭鎮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總人口5129人,其中黨員98人,共青團員280人,居住面積1.5平方公里…[詳細] | |
向陽村 | ~213 | 鎮鄉結合區 | 向陽村
1、地理位置
向陽村位于回郭鎮鎮區西部,北臨310國道,東臨回魯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域面積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50畝,…[詳細] |
駐駕莊村 | ~214 | 鎮鄉結合區 | 駐駕莊
駐駕莊因唐汾陽王郭子儀在此駐駕而得名,它位于回郭鎮西部新老310國道交界處,交通便利。全村總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00畝,設3個村…[詳細] |
前莊村 | ~215 | 村莊 | 傳明洪武年間,王氏兄弟自山西洪洞縣遷來,兄住此地,弟住王圪垯。后形成村莊為前后莊,遂演稱村名。…[詳細] |
北楊莊村 | ~216 | 村莊 | 原村民多為楊姓,故名楊莊。后因洛水暴漲,楊莊被淹,部分居民遷至村南嶺上,建南楊莊,原楊莊改稱北楊莊。…[詳細] |
李邵村 | ~217 | 村莊 | 李邵村位于鞏義市回郭鎮北部,東與民營科技園區相望,南林310國道,北靠伊洛河,西接回郭鎮北楊莊村,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全村總面積3.6平方公里,其…[詳細] |
劉村村 | ~218 | 村莊 | 劉村位于回郭鎮的西北部,背靠伊洛河畔,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全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劉村現有人口3100多人,780余戶,15個村民組…[詳細] |
柏峪村 | ~219 | 鎮鄉結合區 | 柏峪村
柏峪村現有人口6700人,分布在12個自然片,19個村民小組,可耕地面積3000多畝。2008年,該村兩委在上級黨委、0的-下,帶領廣大干群…[詳細] |
柴溝村 | ~220 | 鎮鄉結合區 | 因村民多姓柴,住在溝兩側,故名。民國初為柴溝保,屬回郭鎮聯保。1948年為柴溝鄉,屬回郭區。1953年屬駐駕莊中心鄉。1958年屬干柏大隊,屬回郭鎮公…[詳細] |
干溝村 | ~221 | 鎮鄉結合區 | 干溝村
干溝村位于鄭洛交界處,新老310國道在這里交匯,地域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00畝。全村15個村民小組共887戶人家,2009年登記人口…[詳細] |
地名由來:
古稱灰坡頭,因在坡頭河灣燒制石灰而得名。傳唐代汾陽王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回兵于此,稱回郭頭。明代稱回郭頭鎮,后演為今名。
基本介紹:
回郭鎮是中州名鎮之一,歷來商賈云集,素有“小上海”之稱,其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工業發達、人杰地靈;60年代集體企業起步,出現“五小企業”,70年代開辟“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之先河,被毛主席譽為“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
回郭鎮位于鞏義市西南部,東鄰芝田鎮、西毗偃師市、南與魯莊鎮接壤、北靠伊洛河;310國道貫穿全鎮,隴海鐵路線設有回郭鎮車站。全鎮東西長9公里,南北寬7公里,地勢呈南嶺北灘狀,總面積50平方公里,耕地3.7萬畝,戶籍人口8.3萬人,流動人口1.5萬人,轄21個行政村,226個村民組,共有黨支部(總支)65個,其中總支4個,黨員2100名,全鎮現有黨校、體校、高中各
榮譽排行:
2024年9月,2024年度全國千強鎮名單揭曉,回郭鎮位列第199名。
2024年7月,2024年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名單發布,回郭鎮榜上有名,位列第13名。
2024年5月,2024鎮域經濟中部100強榜單發布,回郭鎮位列第9名。
2024年5月,2024年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榜單發布,回郭鎮位列第163名。
2023年10月,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名單發布,回郭鎮位列第205位。
2023年9月,2023中國中部地區綜合競爭力百強鎮揭曉,回郭鎮位列第29。
2023年9月,2023年全國五百強鎮名單發布,回郭鎮位列第222。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名單發布,回郭鎮上榜。
2022年9月,2021中國中部百強鎮名單揭曉,回郭鎮位列第32位。
文化旅游:
北宋皇陵位于鞏義市的西村、芝田、市區、回郭鎮一帶,北宋九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兵擄去死于五國城外,其余七個皇帝及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在鞏義,通稱“七帝八陵”,再加上后妃和宗室親王、王孫
清西張家祠堂位于鞏義市回郭鎮,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清西張氏祠堂位于鞏義市回郭鎮清西村西南200米,屬古建筑群,建于明末清初,2007年12月18日被確定為鞏義市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1
鞏義龍興寺位于鞏義市回郭鎮李邵村,年代為清,類別為古建筑。2009年6月,鞏義龍興寺被公布為第二批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代屬蘇村保。
清代屬羅堤里。
民國為回郭聯保,回郭區。
1948年為第四區(回郭區)。
1952年為第四區(回郭區)。
1956年撤區設清易鎮、駐駕莊兩個中心鄉。
1958年為衛星公社回郭鎮分社。
1961年為回郭鎮區。
1963年為回郭鎮公社。
1983年改置鎮。
鞏義回郭鎮虎豹兄弟祖傳,燒餅鼓肚中間空,又黃又脆,久放不壞。鹵肉佐料質優,精細制作,夾入燒餅之內食用,外焦、里嫩、可口。 回郭鎮肉合是鞏義市四大名吃之一,多年來以外焦里嫩、香酥可口為特點,以經濟實惠好
區劃: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回郭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