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崔村溝村 | 隸屬:姬家山鄉 |
區劃代碼:410602201201 | 代碼前6位:4106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F |
長途區號:0392 | 郵政編碼:456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相崔氏先祖從山西遷至此地定居,取名崔村。宋代陶瓷業生產貿易興旺,發展成為集市,更名為崔村集。清朝時更名崔村溝。
基本介紹:
一、地理位置
崔村溝村是位于鶴山區西南部,東至東頭村,西至土門村,南與沙鍋窯村相鄰,北至姬家山村,村域面積4485畝,耕地面積1500畝,荒山面積1800畝,退耕還林面積291.3畝。
二、人口分布
全村7個村民小組,共686戶,2580人,黨員72人,村兩委干部7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65戶132人,2017年脫貧10戶36人,2018年脫貧29戶44人,2019年脫貧29戶60人,已全部脫貧。本村低保49戶,特困7人,殘疾人112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低保21戶28人,特困7戶7人,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的21人。
三、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全村農村電網入戶改造達1
歷史沿革:
1958年建崔村溝生產大隊,屬中山煤礦人民公社。
1960年屬鶴山煤礦人民公社。
1961年屬陳家莊人民公社。
1966年屬郊區紅衛人民公社。
1981年屬郊區鶴壁集人民公社。
1984年設崔村溝村民委員會,屬郊區鶴壁集鄉。
1985年屬郊區姬家山鄉。
1998年屬鶴山區姬家山鄉,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崔村溝村附近有五巖山、阿斗寨、三官古廟、鶴壁集古瓷窯遺址、鶴壁滴水巖、訪子山等旅游景點,有王家辿紅油香椿、黑芝麻糍饃饃、浚縣大碾蘿卜、浚縣小河白菜、善堂花生等特產,有廟會(浚縣正月古廟會)、西路大平調、民間社火(浚縣民間社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