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施家溝村 | 隸屬:姬家山鄉 |
區劃代碼:410602201205 | 代碼前6位:410602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F |
長途區號:0392 | 郵政編碼:456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傳說,古時有施、原、李三大姓,其中施家人口最多,勢力最大,故取名施家溝村。后施姓不知何故悉數遷出,但村名一直未變,今村民以李姓、原姓居多。
基本介紹:
一、地理位置
施家溝村位于鶴山區西部山區屬太行山脈,距區政府所在地約15公里,鶴林公路貫穿村內,全村沿鶴林公路依而建,自然條件較差,耕地面積1350畝,均為旱地,荒山8400畝。施家溝屬暖溫帶半濕潤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溫差較大。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濕潤,秋季秋高氣爽,冬季寒冷多霧。林木大都是生態灌木叢,經濟林所占比重很小,全村村民以種植玉米、小麥、油菜為主,種植谷子、柿樹、核桃樹其他經濟作物為輔。
施家溝村旅游資源豐厚,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是鶴山區北斗七星門戶村,鶴林公路貫穿村內,全村沿鶴林公路依山而居,屬溫帶季風性氣候,全村依山而建,景色秀麗,2016年第一批省級傳
榮譽排行:
2023年12月,施家溝村被認定為第二批河南省鄉村康養旅游示范村。
2021年1月,河南省愛衛會命名施家溝村為2020年度河南省衛生村。
2020年9月,施家溝村入選2020年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名單。
2019年6月,施家溝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文化旅游:
施家溝省級傳統村落經五巖山南緣西行,進入第一道涵洞后行約2公里遇見的第一個村子,有2000多座石屋民居,100多條石頭巷子,李家大院為其古民居代表。為戰爭時期后方醫院所在地,承載著厚重的紅色
歷史沿革:
1958年建施家溝生產大隊,屬中山煤礦人民公社。
1960年屬鶴山煤礦人民公社。
1961年屬陳家莊人民公社。
1966年屬郊區紅衛人民公社。
1981年屬郊區鶴壁集人民公社。
1984年設施家溝村民委員會,屬郊區鶴壁集鄉。
1985年屬郊區姬家山鄉。
1998年屬鶴山區姬家山鄉,沿用至今。
周邊相關:
施家溝村附近有施家溝村傳統民居、五巖山、阿斗寨、三官古廟、鶴壁集古瓷窯遺址、鶴壁滴水巖等旅游景點,有王家辿紅油香椿、黑芝麻糍饃饃、浚縣大碾蘿卜、浚縣小河白菜、善堂花生等特產,有廟會(浚縣正月古廟會)、西路大平調、民間社火(浚縣民間社火)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