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留固鎮 | 隸屬:滑縣 |
區劃代碼:410526103 | 代碼前6位:410526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豫E |
長途區號:0372 | 郵政編碼:455000 |
轄區面積:約11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5.52萬人 |
人口密度:約47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58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留固集村 | ~200 | 鎮鄉結合區 | 據《同治滑縣志》記載,清朝同治年間,因成集,故叫“留固集”,解放后簡稱“留固”,留固以姓氏命名,“留”與“劉”古多通用。“固”居住穩固,由此得名“留固…[詳細] |
白馬墻村 | ~204 | 村莊 | 白馬故城遺址,因白馬山而得名。今之白馬墻,因朱全忠避父諱,凡“城”皆改為“墻”之故。…[詳細] |
中莊瑩村 | ~207 | 村莊 | 據《民國滑縣志》記載:此地南有一莊周墓,得名“莊子塋”,演變為“莊塋”。后“塋”演變為“營”,即為“莊營”。因莊營分為三處,居中間,故叫“中莊營”。…[詳細] |
前莊瑩村 | ~208 | 鎮鄉結合區 | 據《民國滑縣志》記載:此地南有一莊周墓,得名“莊子塋”,演變為“莊塋”。后“塋”演變為“營”,即為“莊營”。…[詳細] |
西琉璃村 | ~211 | 村莊 | 據明代時期,劉、李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名“劉李”,演變為“琉璃”,因居黃琉璃村西,故名“西琉璃”。…[詳細] |
路安村 | ~212 | 村莊 | 據在明永樂年間,殷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因居路旁,取名殷安路,沿革為路安。…[詳細] |
路營村 | ~213 | 村莊 | 古時此處有一條南北大道,和一處官方驛站。三國時期,有劉姓來此立村,因臨大路命村名路營。…[詳細] |
李莊村 | ~214 | 村莊 | 據在明永樂年間,李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為李莊。…[詳細] |
耿莊村 | ~215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耿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耿莊。…[詳細] |
程新莊村 | ~218 | 村莊 | 據明永樂年間,程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程新莊。…[詳細] |
尹新莊村 | ~219 | 村莊 | 元代戰亂災荒,人煙稀少,明初從山西洪洞遷民入居,以尹姓居多,故將村起名為尹新莊。…[詳細] |
楊新莊村 | ~220 | 村莊 | 據明永樂年間,楊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楊新莊。…[詳細] |
王新莊村 | ~221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王氏人家從山西洪洞遷民過來,以姓氏命村名“王新莊”。后因重名改稱北新莊。二普時征求群眾意見,更今名。…[詳細] |
岳莊村 | ~222 | 村莊 | 據《岳氏家譜記載》,明代,岳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岳莊。…[詳細] |
溫莊村 | ~223 | 村莊 | 很久以前,在路營居住的有一位姓溫的出來割草,無意中發現一口井,因為有井能生存,就這樣姓溫的搬過來居住,起名叫溫莊村。…[詳細] |
前莊村 | ~224 | 村莊 | 明代,秦氏人家遷居于此,取村名秦莊。后因秦氏不復存在,沿革為“前莊”。…[詳細] |
柳沈村 | ~225 | 村莊 | 據此地在唐朝時期有一“寶豐庵”,庵內有一尼姓名喚“柳玉娥”,“廟宇雄偉”“因如沈沈”,因此得名柳沈村,村內現有姓氏:柳、李、張、和、胡、周、白、田8姓…[詳細] |
沙崗村 | ~226 | 村莊 | 此地自古是多沙地帶,遍地風積沙崗,人們遷居于此,取名沙崗。…[詳細] |
周莊村 | ~227 | 村莊 | 據《周氏家譜》記載:在明洪武年間,周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周莊。…[詳細] |
東盤邱村 | ~230 | 村莊 | 據《民國滑縣志》記載:此地東邊有一盤庚墓,居墓東,取名東盤邱。…[詳細] |
西盤邱村 | ~231 | 村莊 | 據《民國滑縣志》記載:此地東邊有一盤庚墳,后來人們遷居于盤庚墳西,以墳丘得名西盤邱。…[詳細] |
東信都村 | ~232 | 村莊 | 北魏孝昌年(527),赤郡人趙顯德率義軍取滑臺,殺死太守裴煙自稱都督,設都督寺。因處都督寺東,故名“東信都”。…[詳細] |
中信都村 | ~233 | 村莊 | 據古時此地北邊有一督都寺,以信仰神佛而得名“信都”,后來人戶增多,分居三處,此地居中,取村名中信都。…[詳細] |
西信都村 | ~234 | 村莊 | 據此地北邊曾有一督都寺,以信仰神佛而得名“信都”,后來人戶增多,分居三處,此地居西,取村名西信都。…[詳細] |
小寨村 | ~235 | 村莊 | 自明代初期,小寨村周圍是一圈寨壕,寨壕內有寨墻,寨墻里又建一小寨,故此得名。…[詳細] |
周村村 | ~238 | 村莊 | 據明永樂年間,李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李周村”,后沿革為“周村”。1981年,批準恢復原名“李周村”。…[詳細] |
楊莊村 | ~239 | 村莊 | 據明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因此地多為楊樹林,取名楊莊。因與桑村公社有重名大隊,經安陽批準,加方位更名為中楊莊大隊。…[詳細] |
前范寨村 | ~240 | 村莊 | 傳唐代樊梨花曾在此修寨打仗,死后葬于村北,取名前樊寨,沿革為前范寨。…[詳細] |
后范寨村 | ~241 | 村莊 | 傳唐代樊梨花在此安營扎寨,死后葬于村南,因此地按方位居北,得名“后樊寨”,后演化為后范寨。…[詳細] |
馬莊村 | ~243 | 村莊 | 過去姓馬較多,故名馬莊,沿襲至今。1958年建隊,稱馬莊大隊,屬滑縣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稱馬莊村民委員會,屬滑縣留固鄉。1987年撤鄉建鎮,…[詳細] |
第二寨村 | ~244 | 村莊 | 據漢武帝時,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見火,以此取名為十八個星落村,屬十八星落之一。后來因戰爭在此布置斜形陣地,安營扎寨,傳說是穆桂英的第二營寨,故名“…[詳細] |
寺后劉村 | ~245 | 村莊 | 據此地唐代,建一天慶寺,有劉氏人家落戶于此,且其祖墳在寺院后,故得村名“寺后劉”。…[詳細] |
康莊村 | ~247 | 村莊 | 據《康氏家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康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村名康莊。…[詳細] |
西王莊村 | ~248 | 村莊 | 據:明永樂年間,王氏人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名“小王莊”,因與萬古小王莊重名,1958年經雙方協調,更名“西王莊”。1958年建制大隊,因大隊駐西…[詳細] |
杜星落村 | ~249 | 村莊 | 據《同治滑縣志》記載:漢武帝時有“斗星落”于此,夜常見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戶增多分居,以姓氏分為“杜星落”。…[詳細] |
李星落村 | ~250 | 村莊 | 據《同治滑縣志》記載:漢武帝時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見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戶增多分居,以姓氏分為“李星落”。…[詳細] |
陳星落村 | ~251 | 村莊 | 據《同治滑縣志》記載:漢武帝時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見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戶增多分居,以姓氏分為“陳星落”。1958年建制大隊,因大隊駐…[詳細] |
武星落村 | ~252 | 村莊 | 據《同治滑縣志》記載:漢武帝時有“斗牛星”落于此,夜常見火,依此事命名“星落村”,后因人戶增多分居,以姓氏分為“武星落”。…[詳細] |
付集村 | ~253 | 村莊 | 據在明永樂年間,傅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因成小集,故名傅集。1958年建制大隊,因大隊駐傅集,取名留固人民公社傅集大隊。…[詳細] |
橫村集村 | ~254 | 村莊 | 此地曾為黃河急流處,當地人稱急流為“洪”,故命村名洪村,后演變為今名。又據村北廟明朝崇禎九年(1636)碑文記載:此地北邊有一“橫村塚”,百姓定居于此…[詳細] |
前橫村 | ~255 | 村莊 | 據村北廟中明朝崇禎九年(1636)碑文記載:此地北邊有一“橫村塚”,遷民定居于塚南,取名前橫村。…[詳細] |
西橫村 | ~256 | 村莊 | 據村北廟中明朝崇禎九年(1636)碑文記載:此地東邊有一“橫村塚”,遷民定居于塚西,取名西橫村。…[詳細] |
第三營村 | ~257 | 村莊 | 據此地在宋代打過仗,安駐過兵營,后來落戶成村,以兵營遺址取名第三營。1988年,準化后稱東第三營。…[詳細] |
沿村村 | ~258 | 村莊 | 宋代,人們在此落戶始成村落,因西靠黃河,沿河安家,取名為沿村。…[詳細] |
許營村 | ~262 | 村莊 | 據在明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以姓氏命名為“傅村”。后因人口增多,分居三處,此村居東,取名東傅村。…[詳細] |
東付村 | ~264 | 村莊 | 東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中付村 | ~265 | 村莊 | 中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付村 | ~266 | 村莊 | 據在明永樂年間,自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以姓氏命名為傅村。后因人口增多,分居三處,此村居西,取名西傅村。1988年地名標準化后為傅村西街。…[詳細] |
大新莊村 | ~270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王氏人家自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取名“王新莊”,后沿革為“南新莊”。1981年,更名為“大新莊”。…[詳細] |
冢頭村 | ~273 | 村莊 | 取2個村原村名中的后兩個字,故名冢頭村。…[詳細] |
五方村 | ~274 | 村莊 | 取2個村原村名中的后兩個字,故名五方。1958年建隊,分別成立前五方、后五方大隊,屬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成立前五方、后五方村民委員會,屬留固…[詳細] |
福源村 | ~275 | 鎮鄉結合區 | 最好的福貴、幸福的源泉,故名福源。1958年建隊,分別成立小營、武莊大隊,屬滑縣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成立小營、武莊村民委員會,屬滑縣留固鄉。…[詳細] |
牛星落村 | ~276 | 村莊 | 漢武帝時有斗牛星落在牛身上,牛死后葬于此,故名牛星丘。…[詳細] |
錦豐村 | ~277 | 鎮鄉結合區 | 錦,寓意前途美好、事業有成、錦上添花。豐,寓意成就豐碩,生活富裕,故名錦豐。…[詳細] |
雙營村 | ~278 | 鎮鄉結合區 | 穆桂英在此安扎兩個營,故名“雙營”。1958年屬滑縣留固公社東雙營村大隊、中雙營村大隊、西雙營村大隊。1983年屬滑縣留固鄉東雙營村民委員會,中雙營村…[詳細] |
尖莊村 | ~279 | 村莊 | 因村北有汲黯冢得名,后雅為尖莊。“尖”為“汲黯”二字反切音。…[詳細] |
東莊營村 | ~280 | 鎮鄉結合區 | 據査春秋戰國時期莊周(莊子)曾講學于此。后病故葬于此地,為紀念莊子,命村名“莊塋”。后“塋”演變為“營”,為“莊營村”。…[詳細] |
東莊瑩村 | ~281 | 村莊 | 莊營衛莊子墓營地,故名“西莊營”。1958年建隊,分別成立后莊營、中周、前莊營大隊,屬滑縣留固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成立后莊營、中周、前莊營村民委…[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朝洪武年間,有人從山西洪洞遷至,有人在燕王掃北時落戶于此,由于此處土地肥沃,人們相處順和,都愿在此永留固居,故名“留固”。一說元代末年中原戰亂,當地只剩下三戶人家,為了表達永遠在此處穩定居住的愿望,將該地命名為“留固”,取“永留固居”之意。
基本介紹:
留固鎮地處滑縣中心,距縣城道口鎮20公里,總面積11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6萬畝,轄71個行政村,7.8萬口人,阿深高速、豫213線(原106國道)、大海線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留固鎮氣候溫和,物阜民豐,是豫北商貿集散重鎮、河南省“糧食生產百強鄉鎮”、河南省“科技奔小康示范鄉鎮”、安陽市“科技示范鄉鎮”、“特色農業鄉鎮”、“萬畝大蔥生產基地”、安陽市改革建設重點鎮。
留固鎮基礎設施完備,水電充足,農產品資源豐富,城鎮功能齊全,街道寬敞整潔,環境清新優雅。共有商業網點580多處,從業人員2360人,現代化通訊網絡健全,建有移動通訊基站,程控電話裝機容量8000門,境內有11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留固鎮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機”示范鄉(鎮)。
2014年7月,留固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文化旅游:
白馬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滑縣留固鎮白馬墻村,東西長60米,南北寬120米,呈長方形,占地面積約8000余平方米。據滑縣縣志記載:自秦滅滑而設白馬縣,隋唐時白馬城是滑州所在地,當時叫白馬郡,
歷史沿革:
隋唐以來,留固鎮為滑州州府駐地,境內有莊子墓、汲黯墓、汲偃墓等歷史古跡。
明中期發展為集市。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3年改稱留固鄉。
1987年撤鄉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