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茶店村 | 隸屬:克井鎮 |
區劃代碼:419001100211 | 代碼前6位:41900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U |
長途區號:0391 | 郵政編碼:454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茶店村名由來有三種傳說,一是由于西北方的金爐山山峰奇秀,狀如香爐,因而歷來為講經傳道的場所和游覽勝地。唐時,此山香火頗旺,每日到山上焚香游覽的人絡繹不絕,有人便在山下開設茶店和飯鋪,以方便過往客人。久而久之,這里發展成村落,人們便以茶店作為村名。二是傳唐時,有個大臣叫閻松,其故里在勛章村,因他家墳塋在居山面川的閻營,每年清明節,他都要攜家眷回鄉上墳每到此都要來這里歇息。為了使家人下山有個喝水歇息的地方,便在此建了個茶店。后來,這里住戶增加,發展成村落,村民便以店名作為村名。三是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道士孫賢、張隆、苗森在金爐頂開山鑿石建廟,此處是交通要道。1548年廟建成后香火昌盛,有一對夫妻前來金爐頂求子,祈求生下一兒一女,承諾在山下路旁建灶君殿,并另蓋2間茶店行善報恩,后居民增多,遂有茶店村。
基本介紹:
茶店村位于克井鎮西部山區,距鎮政府7.5公里,克西線穿村而過,全村土地面積2277畝,耕地面積777畝,引沁濟蟒渠從村中而過。
全村7個自然莊,分為7個居民組,共155戶,650口人,有黨員23人,三委干部7人。
村里建設了文化大院,上級配備了一場兩臺及活動器材,建立了圖書室,配置了圖書器材,安裝了遠程教育等。從而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素質,村風文明,又建立了農村衛生長效機制,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
全村實現了組組通,有60%的家戶用上了自來水。全村建沼氣池120座,占總戶數的85%,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
目前,我村以種植業為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濟源縣四區。
1955年屬濟源縣克井中心鄉。
1958年屬克井人民公社,名為茶店生產大隊。
1983年改公社為鄉,屬克井鄉,名為茶店村民委員會。
1991年撤鄉建鎮,屬克井鎮,名為茶店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茶店村附近有銀河峽、濟源王屋山風景區、五龍口、濟源黃河三峽、濟源伊利乳業工業旅游景區、濟源南山兒童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濟源冬凌草、濟源核桃、天壇硯、寺郎腰大蔥、濟源盤硯、濟源玉皇李等特產,有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燈彩(汴京燈籠張)、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