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交地村 | 隸屬:克井鎮 |
區劃代碼:419001100235 | 代碼前6位:419001 |
行政區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華中地區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U |
長途區號:0391 | 郵政編碼:454600 |
城鄉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因地處河南省與山西省交界之地的丘陵地帶,故稱交地。傳清代武官吳太來在此鎮守兩省交界地,因離家遙遠把家眷遷此居住,至今交地吳姓視吳太來為祖先。八十年代建新村,因村民皆由老交地遷來,故名。
基本介紹:
交地村位于克井鎮東北部,北靠太行山,東與圪針莊交界,西至濟陽公路,南至沁河大渠,全村總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0畝,全村2個自然村組成,共170戶,分2個小組,總人口670人。
交地屬于旱地,靠天雨種植莊稼,糧食產量很低,2012年4月份鎮政府調查,決定把村北的土地流轉為煤炭市場開發區。使交地村民以后能夠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交地村從2009年開始發展養殖業,至今全村2組共有養豬戶30戶,年出欄生豬2500頭,年利潤60多萬元,使村民的經濟不斷的提高。
交地村與圪針莊村、磨莊村、北喬莊村、石河村、康村村、大東許村、郭莊村、西許村、南莊村、水運村、中社村、柿檳村、大社村、佃頭村相鄰。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濟源縣一區。
1955年屬濟源縣克井中心鄉。
1958年屬克井人民公社,名為交地生產大隊。
1983年改公社為鄉,屬克井鄉,名為交地村民委員會。
1991年撤鄉建鎮,屬克井鎮,名為交地村民委員會。
周邊相關:
交地村附近有銀河峽、濟源王屋山風景區、五龍口、濟源黃河三峽、濟源伊利乳業工業旅游景區、濟源南山兒童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濟源冬凌草、濟源核桃、天壇硯、寺郎腰大蔥、濟源盤硯、濟源玉皇李等特產,有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燈彩(汴京燈籠張)、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等民俗文化。